[发明专利]一种高能效低成本可见光无频闪线路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3037.7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6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培德 |
主分类号: | H05B45/345 | 分类号: | H05B45/345;H05B45/5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王昕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效 低成本 可见光 无频闪 线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能效低成本可见光无频闪线路,包括整流组件,整流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火线输入端和零线输入端。本发明中整流组件对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信号进行整流,得到直流电源,驱动IC得到直流信号进行调节电流、脉宽和相位去驱动发光二极管,使发光二极管一直在导通跟关断的状态工作,第一LED模组和第二LED模组分别形成第一发光通道和第二发光通道,当第一发光通道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二发光通道处于关断状态,当第二发光通道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一发光通道处于关断状态。驱动IC通过控制发光二极管工作时的导通和关断状态,使第一LED模组跟第二LED模组的发光二极管组合交替工作发出无频闪的可见光,从而实现LED灯的发光无频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能效低成本可见光无频闪线路。
背景技术
随着LED照明的快速普及,各种LED照明方案的成本、功能、质量参差不齐。好的LED无频闪高功率因数寿命长的方案,成本较高。导致市面上很多差的LED照明方案产品,不仅功率因素低,容易坏,有频闪。低功率因素对国家电网及电力能源造成不必要的损耗,寿命短的照明产品产生的电子垃圾对地球生态及环保造成伤害,有频闪的照明体验跟感受也会对使用者也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能效低成本可见光无频闪线路,解决了LED灯功率低、寿命短以及有频闪的问题,而且极大的降低了LED照明产品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能效低成本可见光无频闪线路,包括整流组件,所述整流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火线输入端和零线输入端,所述整流组件的一端连接有驱动IC,所述整流组件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驱动IC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LED模组和第二LED模组,所述第一LED模组和第二LED模组可由任何数量发光二极管串联或并联组成,所述第一LED模组和第二LED模组的另一端均接地。
优选的,所述整流组件设置为整流桥或四个二极管串联。
优选的,所述整流组件对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信号进行整流成直流电源。
优选的,所述驱动IC通过调节直流信号的电流、脉宽和相位,分别对LED模组和LED模组的发光二极管驱动并控制发光二极管组合交替导通及关断状态。
优选的,LED模组至少为两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整流组件、火线输入端、零线输入端、驱动IC、第一LED模组、第二LED模组、发光二极管相互配合,整流组件对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信号进行整流,得到直流电源,驱动IC得到直流信号进行调节电流、脉宽和相位去驱动发光二极管,使发光二极管一直在导通跟关断的状态工作,第一LED模组和第二LED模组分别形成第一发光通道和第二发光通道,当第一发光通道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二发光通道处于关断状态,当第二发光通道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一发光通道处于关断状态,驱动IC通过控制发光二极管工作时的导通和关断状态,使第一LED模组跟第二LED模组的发光二极管组合交替工作发出无频闪的可见光,从而实现LED灯的发光无频闪,并是高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两组LED模组的工作时组合波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集成IC元件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整流组件、2火线输入端、3零线输入端、4驱动IC、5第一LED模组、6第二LED模组、7发光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培德,未经刘培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3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