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锅炉尾气处理聚甲醛工业高碱/高有机物废液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3581.1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4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滕英跃;张文露;郭祎民;王杰彪;邢海俊;韩丽萍;梁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工业大学;中海石油天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B01D53/78;B01D53/62;C01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51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锅炉 尾气 处理 甲醛 工业 有机物 废液 方法 | ||
本发明为一种利用锅炉尾气处理聚甲醛工业高碱/高有机物废液的方法,首先将净化后锅炉尾气通入反应池,利用其中CO2中和稀释后碱液,将氢氧化钠转化为钠盐,利用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度低的特点获得钠盐,降低废液碱度及粘度;其次利用吸附介质吸附CO2中和后的废液中有机物,降低废液COD;第三,将有机物被吸附后的滤液循环至反应池稀释碱液,最大限度提取钠盐;第四,吸附有机物的吸附介质可以选用改性煤炭或赤泥,吸附有机物的煤炭自然晾晒后送至锅炉焚烧,吸附有机物赤泥水洗后晾晒送至水泥厂作为原料,洗涤水返回反应池为稀释水。本技术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最大限度使废液资源化,减少CO2排放,吸附材料成本低廉,有机物处理方法安全清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碱/高有机物废液的处理方法,尤其是聚甲醛工业高碱/高有机物废液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弃物减排、资源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锅炉尾气处理聚甲醛工业高碱/高有机物废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甲醛工业高碱/高有机物废液是聚甲醛工业生产过程中杂质被浓度37%wt的氢氧化钠溶液萃取而得到废液。该废液碱度高,pH高达14,且其中含有10%左右的有机物,粘度大,易堵塞管道,且有机物分子量425,有机物主体分子量为320左右,同时废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弱毒性,属于危险废弃物,直接排放,污染环境,按照危险废弃物处理标准,处理成本高达3000元/吨。
现有处理有机物废碱液的方法很多,如:活性炭吸附有机物、膜分离有机物、酸化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有机物并且分离碱液、微生物(好养、厌氧)处理有机物、有机物沉淀剂分离有机物与碱液等方法,但现有方法存在各种缺点,如仅仅适用于低碱度环境、要求有机物浓度低、要求处理分子量大、要求合适pH值、易堵塞分离膜等,而聚甲醛工业废液其中高碱/高有机物,现有技术不能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聚甲醛工业废液其中高碱/高有机物处理难、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同时能够处理烟气中CO2的高碱/高有机物废液处理方法。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锅炉尾气处理聚甲醛工业高碱/高有机物废液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聚甲醛工业废液在反应池加水稀释。
二、随后向反应池中通入脱硫除尘后锅炉废烟气。
三、检测反应池液体pH值,当pH值为8.3~9时,反应结束,如未达到该范围,继续通入废烟气,直至pH值符合要求,使其中钠盐最大程度转化为碳酸钠/碳酸氢钠。
四、反应结束将反应池类浆状液体排至静置池,静置180~360min。
五、静置结束后将静置池中类浆状液体利用板框式压滤机过滤,固体产品为钠盐,成分为碳酸钠和/或碳酸氢钠,其二者比例取决于步骤中反应结束时的pH值。
六、将板框式压滤机的一次滤液排至反应池作为稀释水,重复3-5次后进入下一工序。
七、将板框式压滤机的滤液排至吸附池。加盐酸调整至pH值至6~7,加入聚丙烯酰胺及改性煤或改性赤泥,聚丙烯酰胺的加入量按液体重量的0.05~2%,改性煤或改性赤泥的加入量为液体重量的10%~15%,吸附、搅拌时间0.5h~6h。
八、吸附结束,利用板框式压滤机对吸附池内物料进行液固分离,二次滤液循环至反应池为稀释水。
九、板框式压滤机滤渣:吸附有机物的煤炭滤饼,自然晾晒后直接作为锅炉燃料;吸附有机物赤泥在洗涤池中洗涤。洗涤结束后利用板框式压滤机液固分离,三次滤液循环至反应池为稀释水,固体经自然晾晒,当水分15%时送至水泥厂为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工业大学;中海石油天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内蒙古工业大学;中海石油天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35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