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腹膜透析接头自动转换连接的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424016.7 申请日: 2020-12-08
公开(公告)号: CN112691250A 公开(公告)日: 2021-04-23
发明(设计)人: 秦广乐;洪草根;郝玉哲;葛世强;梁钊铭;李勇;郭小青;盛启龙;刘岩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A61M1/16 分类号: A61M1/16;A61M1/28
代理公司: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代理人: 陈鹏
地址: 222001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腹膜 透析 接头 自动 转换 连接 装置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腹膜透析接头自动转换连接的装置,包括上盖、底台、管路接头固定机构、旋转自平衡机构,上盖与底台旋转连接,底台外侧上设有控制旋转自平衡机构的启动按钮,管路接头固定机构和旋转自平衡机构安装于底台内,旋转自平衡机构用于碘伏帽与透析液接头位置交换,管路接头固定机构用于患者端管路接头与碘伏帽或透析液接头的连接固定,所述旋转自平衡机构包括凸轮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和旋转机构,凸轮机构与底台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与传动机构旋转连接,传动机构固定安装于底台内部,与旋转机构啮合连接;该装置实现了患者端接头和碘伏帽自动分离、碘伏帽与透析液接头自动交换位置以及患者端接头与透析液接头或碘伏帽的自动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腹膜透析接头自动转换连接的装置。

背景技术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膜两侧的毛细血管和微血管内的血浆与腹腔内的透析液中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梯度,通过弥散、对流和超滤的原理,以清除机体内滞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水分的一种治疗方法。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全球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腹膜透析治疗作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替代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较高的早期生存率、良好的残余肾功能保护作用、较低的交叉感染等优点,并且由于可以在晚上睡眠的时候进行治疗,不耽误患者白天的工作和学习,因此和血透相比,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由于腹膜透析其独特的优势,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目前腹膜透析的全球增长率估计为8%。尽管现在腹膜透析技术日渐成熟,但是腹膜炎仍然是腹膜透析的主要并发症,是导致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促成因素。

相关文献调查表明,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腹膜炎的主要原因,其中主要是操作时不戴口罩、洗手不规范等,患者必须严格经过护士的系统培训才能进行相关操作,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采用手动的方式去打开患者端接口的碘伏帽以及透析液接口的保护套,而对于年龄比较大的一些患者来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操作不规范的现象,从而增加引起腹膜炎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腹膜透析接头自动转换连接的装置,避免患者直接用手接触来连接患者端接头与透析液接头,从而降低透析过程中感染的风险。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腹膜透析接头自动转换连接的装置,包括上盖、底台、管路接头固定机构、旋转自平衡机构,其中,上盖与底台旋转连接,底外侧上设有控制旋转自平衡机构的启动按钮,管路接头固定机构和旋转自平衡机构安装于底台内,旋转自平衡机构用于碘伏帽与透析液接头位置交换,管路接头固定机构用于患者端管路接头与碘伏帽或透析液接头的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自平衡机构包括凸轮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和旋转机构,凸轮机构与底台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与传动机构旋转连接,传动机构固定安装于底台内部,与旋转机构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管路接头固定机构包括下壳体盖板、旋转套、齿条、齿条固定座和连杆,所述上盖设有摇杆,摇杆与连杆、齿条组成曲柄摇杆机构;下壳体盖板与底台固定连接,部分盖合底台,未盖合的部分用于放置固定碘伏帽和固定透析液接头,下壳体盖板上设有槽,旋转套用于放置患者端管路接头并将其固定,旋转套在下壳体盖板对应的槽中,旋转套上设有齿轮,旋转套随齿轮的转动在槽中转动,齿条固定座在下壳体盖板里侧,与底台前后两端固定连接,其上端设有导向槽,插入导向槽中的齿条与旋转套上的齿轮啮合连接,连杆分别与上盖和齿条转动连接,随上盖的旋转带动齿条在导向槽中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由闭合状态到全部打开70°状态,摇杆逆时针转动60°,连杆带动齿条向左移动,旋转套顺时针转动130°;上盖由全部打开70°状态到闭合状态,连杆会带动齿条向右移动,摇杆顺时针转动60°,旋转套逆时针转动13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40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