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气象学模型的登革热传染病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4131.4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7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静;卜今;胡罡;毛小飞;肖辉;董光辉;乐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山大学;广州华南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50/80 | 分类号: | G16H50/8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8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气象学 模型 登革热 传染病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气象学模型的登革热传染病预测方法,包括历史数据处理过程和预测过程;通过获取历史天气观测数据和对应时期的登革热病例数据并进行筛选处理,确定各类天气现象对登革热发生的影响权重、季节常数和有效积温,确定预测模型,完成历史数据处理过程;根据预测模型完成对登革热传染病的预测过程。本发明提供的登革热传染病预测方法,通过构建预测模型,实现登革热的预报的动态预测过程,能随着天气条件的变化、疾病发展情况变化进行实时调整,相对旧方法的定性计算,本发明可以实现定量计算,包括定量计算确定了每年登革热发生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比利用历史数据拟合预报方程更加准确,对预防医学和应急处理具有实际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染性疾病预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气象学模型的登革热传染病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登革热的预测方法多基于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天气要素数据和登革热病例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如compare means、nonparametric test、Correlate等方法[1],进行拟合,从而得出拟合方程进行统计学的预测;或根据气温、降雨量等气象参数与白纹伊蚊等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虫密度指数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通过普通的统计方式得出拟合预报方程或回归预报方程,来进行登革热的预测。
以上通过统计方法进行登革热预测的方法,虽然可以得出比较好的回归方程,但得到的回归方程主要体现的是不同历史数据之间的统计关系,未能真正反映不同天气现象包括不同的降雨强度、高温天气过程、冷空气过程、台风等,对蚊虫媒介以及登革热发生与流行的影响,导致通过统计得出的预报方程本质上是对历史过程的拟合和重现在新发生的天气过程,也就是在实际的预报过程中准确度不高,缺乏实际的预报预测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的登革热预测方法存在未能真正反映不同天气现象对蚊虫媒介以及登革热发生与流行的影响,预测准确度不高且缺乏实际的预报预测意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气象学模型的登革热传染病预测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气象学模型的登革热传染病预测方法,包括历史数据处理过程和预测过程;通过获取历史天气观测数据和对应时期的登革热病例数据并进行筛选处理,确定各类天气现象对登革热发生的影响权重、季节常数和有效积温,确定预测模型,完成历史数据处理过程;根据预测模型完成对登革热传染病的预测过程。
上述方案中,本发明构建的预测模型实现登革热的预报是一种动态过程,能随着天气条件的变化、疾病发展情况变化进行实时调整,相对旧方法的定性计算,本发明可以实现定量计算,包括定量计算确定了每年登革热发生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比利用历史数据拟合预报方程更加准确,对预防医学和应急处理具有实际的意义。
其中,所述历史数据处理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获取历史天气观测数据和对应时期的登革热病例数据;
A2:对历史天气观测数据进行筛选,得到各类天气现象及各类天气现象对应的不同时间段;
A3:根据各类天气现象对应的不同时间段的登革热病例数据确定有效积温、季节常数和各类天气现象对登革热发生的影响程度;
A4:将天气现象量化为天气要素,计算在不同天气要素下登革热发生的情况,得到不同的天气要素下的概率常数;
A5:根据不同的天气要素下的概率常数计算的登革热发生概率,完成历史数据处理过程。
其中,在所述步骤A3中,所述有效积温的确定过程具体为:
定义有效温度T',具体表达式为:
T'=t-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山大学;广州华南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山大学;广州华南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41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