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实时通信设备自动切换至新的基本服务集的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4412.X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8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曹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音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30 | 分类号: | H04W36/30;H04L69/16;H04L65/1069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郭婧婧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时 通信 设备 自动 切换 基本 服务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将RTC/RTE设备自动切换至新的基本服务集的系统和方法,可动态获知每个信道的干扰水平或信道质量。一种改良的Wi‑Fi接入点根据信道质量和信道质量阈值集合等数据,认定新的信道将可以比当前信道更好地为RTC/RTE应用提供服务。接入点会在新的信道上自动创建一个新的基本服务集,并将运行RTC/RTE应用程序的RTC/RTE设备与新的基本服务集进行关联。根据与第二个信道质量阈值对比得知新信道上的干扰仍处于较低水平时,接入点会拒绝将RTC/RTE设备与之前的信道相关联。此外,根据与第一个或第二个信道质量阈值对比得知新信道上的干扰仍处于较低水平时,接入点会允许其他RTC/RTE设备与第一个RTC/RTE设备一起加入新的基本服务集。
相关申请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2020年7月13日提交的第16/926,855号美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纳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涉及领域为无线网络上的实时通信和实时互动。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无线实时通信设备和实时互动设备自动切换到一个新的并且网络拥塞较少的基本服务集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Wi-Fi是基于IEEE 802.11系列技术标准的一系列无线网络技术。Wi-Fi(在本文中也称为WiFi)技术通常用于电子设备的局域网和互联网接入。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或其他类型的设备。一个Wi-Fi接入点可创建一个无线局域网络,并可通过宽带接入设备(如:DSL调制解调器、GEPON ONU、10GEPON ONU等)接入互联网。电子设备通过访问Wi-Fi接入点来访问互联网并进行相互间的通信。Wi-Fi接入点也可以是Wi-Fi热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诸如无线接入点或智能手机(该智能手机通过访问公共蜂窝数据网络来访问互联网)来创建Wi-Fi热点。Wi-Fi热点也可以是公共场所提供的WiFi接入互联网的服务。在本文中,Wi-Fi接入点和Wi-Fi热点被统称为Wi-Fi接入点。
电子设备基于不同的目的来访问Wi-Fi网络。例如,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或台式计算机可运行用于音频、语音、视频或音视频通信的实时通信与实时互动的应用程序,如即时消息、IP语音(“VoIP”)、视频电话会议和在线虚拟会议等。实时通信(Real-time Communication,即“RTC”)和实时互动(Real-Time Engagement,即“RTE”)(在本文中统称为“RTC/RTE”)是在公共互联网上提供的低延时信息交换服务,如语音、视频、文本数据等。RTC/RTE的实时性对于用户而言至关重要。RTC/RTE软件应用程序可以遵照诸如Web实时通信(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即“WebRTC”)架构等构建。
在无线网络设备上运行的RTC/RTE软件应用程序将数据(如语音数据、视频数据、文本数据等)从运行它的电子设备处发送至其他电子设备或服务器,数据以无线信号的形式从电子设备发送至Wi-Fi接入点,在本文中称为上行。RTC/RTE软件应用程序也从其他电子设备或服务器处接收数据(如语音数据、视频数据、文本数据等),数据也是以无线信号的形式从Wi-Fi接入点发送到电子设备,在本文中称为下行。下行指电子设备从Wi-Fi接入点处接收数据,而上行则指通过电子设备将数据发送至Wi-Fi接入点。
Wi-Fi接入点的Wi-Fi信号的质量可能会随着相对位置、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移动设备访问Wi-Fi接入点的条件以及其他因素等的变化而变化。当Wi-Fi信号质量较低时,RTC/RTE应用程序的用户体验(“QoE”)质量也将随之降低。通过使用一些参数可以对QoE进行描述和测量,例如视频分辨率、视频断续时间、视频锐度(也称为视频清晰度)以及音频断续时间、延时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音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达音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44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