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网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24457.7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1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朱朝阳;周亮;魏轶弢;缪思薇;吕建章;栾芳冰;唐琴;白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F21/55;G06F21/57;G06F18/23;G06N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李宏德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网 安全 态势 感知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架构,包括安全数据采集存储模块、入侵检测模块、态势智能分析模块和态势可视化模块;通过主动监测、流量分析、企业侧采集等技术,形成电力物联网安全威胁感知、攻击发现、违规行为监测、威胁告警等能力,针对电力物联网环境下感知节点多、类型不同、连接多样、信息动态多变等特点,为电力行业提供安全态势感知服务,形成电力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网安全态势感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量的快速增长,智慧能源和电力物联网时代正呼啸而来,能源系统正向碎片化能源时代转型,碎片化能源将以万物互联、高度智能的形态存在并使其价值最大化。电力物联网环境是采集、存储、分析计算、共享使用大数据的网络环境,属于一个庞大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节点数目巨大、节点多样性、连接多样性、信息多样性、动力学复杂性、网络结构复杂多变、多重复杂性融合,因此电力物联网环境中网络面临更多的安全风险。
电力物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对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电网运营水平、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培育新兴业务有明显的积极意义。目前还没有电力物联网环境下完整的一套态势感知系统,能对自身工业控制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监测、评估。另外,整个电力系统在生产、传输、存储、交易、运维、消费等环节将产生大量数据。推进这些数据安全监测与防护保障能力建设已迫在眉睫。
然而现有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多是单源或多源同质模型,难以适应电力物联网中复杂的网络环境。电力物联网环境的安全信息具有数据种类多和格式丰富等特点,并且海量的历史数据中存在大量错误和冗余,不能直接作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分析对象,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
2、电力物联网环境下影响网络安全状态的因素复杂多样,海量复杂数据影响数据融合和事件关联分析的实时性。
大数据环境下,各安全特征要素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互相影响,实时变化,信息的融合处理存在很大难度;融合大量的网络安全特征数据时可能造成特征数据提取不完整,特征空间降维效果难以评价,最终可能导致从数据集中归纳出不准确的特征信息。
电力物联网环境中网络安全感知的数据包含大量的不确定性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完整的、不精确的、矛盾的,需解决态势评估过程的不确定信息问题;目前研究网络安全态势指标往往针对某一方面或某一应用场景,缺少刻画电力物联网环境下全局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指标体系,没有统一评价的标准。
3、现有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仍然存在负荷重、响应延迟大,完整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差等缺点。
4、目前国内还没有电力物联网环境下完整的一套态势感知系统,能对自身工业控制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监测、评估。所以需要针对电力工控系统的自身特点,研究适用于电力工控系统的态势感知系统。缺乏面向电力物联网环境的网络安全态势动态预测模型,无法实现对电力物联网环境下对全局网络安全态势实时、准确的预测;现有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强烈依赖数据预处理和人工介入,对历史经验知识学习还缺乏智能化;网络安全预测方法在提高学习效率、收敛速度、预测准确度方面未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现有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难以预见到电力物联网环境中网络攻击发生的时间、节点位置和攻击类型,无法有效支撑电力物联网环境中网络安全主动防御的精准决策。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网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将建设电力物联网环境的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支撑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甚至全国在线监测网络的建设,提升工业领域态势感知、隐患排查、攻击发现等技术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网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包括安全数据采集存储模块、入侵检测模块、态势智能分析模块和态势可视化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44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元件的包覆封装设备
- 下一篇:一种H型钢与T型钢对接焊接对位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