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月桂酸在防治疫霉菌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24926.5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08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群青;胥倩;梁畅汇;汪勇;吉亚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37/02 | 分类号: | A01N37/02;A01P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薛鹏喜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月桂 防治 霉菌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月桂酸在防治疫霉菌中的应用,植物源杀菌剂技术领域。本发明研究发现,月桂酸对大豆疫霉菌菌丝径向生长、对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囊产生及游动孢子的产生、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发明通过月桂酸对土壤进行处理,能够对土壤中的大豆疫霉菌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对防治大豆疫病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源杀菌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月桂酸在防治疫霉菌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大豆疫霉属于卵菌门,霜霉目,疫霉属,是一种致病力极强的卵菌病原物,寄主范围狭窄,自然情况下只能侵染大豆和羽扇豆。大豆疫霉可危害整个大豆生长期,播种期和幼苗期造成烂种、烂苗,成株期引起根茎腐烂,结荚期危害豆荚,严重发生时甚至造成颗粒无收,是大豆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由于大豆疫霉侵染速度快,侵染持续时间长,发病迅速,且潜育期极短,对很多杀真菌剂不敏感,且大豆疫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大豆疫病是大豆生产上的造成损失最严重,也是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
大豆疫霉有性生殖产生具有厚壁的卵孢子,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随后形成菌丝或游动孢子囊,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大豆疫霉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成为再侵染源,游动孢子游动一段时间后休眠形成休止孢,可再次游动。当其遇到合适寄主组织后,休止孢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表皮。
当游动孢子接触到寄主植物表面后停止游动,鞭毛消失,形成休止孢。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吸器,吸器通过细胞间隙不断侵入新的细胞中吸取营养物质,促进它的进一步定殖,并会使寄主出现坏死症状。
作为绿色杀菌剂重要的先导源,植物源抗菌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植物体内自身产生多种次生代谢产物,他们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其中包括了有机酸类、酚类化合物、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蛋白质类等许多不同的类型,在之前的报道中,曾经有人称有1389种植物,以后极有可能成为杀菌剂。目前,人们对抗菌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的生物活性以及化学结构进行了非常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同时人们研发出了许多高效、低毒的农药,在农作物的重要病害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拟银杏类、丙烯甲酸酯类等。在未来,植物源杀菌剂的应用将会非常广泛,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植物源杀菌剂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防治大豆疫病的药物主要是甲霜灵,嘧菌酯,烯酰吗啉,氟吗啉,霜脲氰,霜霉威,啶酰菌胺,苯甲·丙环唑等杀菌剂。但近年来发现,这些药物逐渐出现药效下降的问题。一方面可能是用户使用不当,另一方面,可能是菌种演变出抗药性菌种。
如果找到具有新的具有药效的化合物,对防治大豆疫病有巨大意义,目前没有关于将月桂酸用于防治疫霉菌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月桂酸在防治疫霉菌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月桂酸对大豆疫霉菌的菌丝径向生长、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产生及游动孢子、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的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防治大豆疫病有巨大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月桂酸在防治疫霉菌中的用途。
优选的,所述疫霉菌为大豆疫霉。
优选的,月桂酸通过如下(1)-(3)至少一项途径防治大豆疫霉:
(1)抑制大豆疫霉菌菌丝径向生长;
(2)抑制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产生;
(3)抑制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的萌发。
优选的,所述月桂酸的化学结构式如式: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利用月桂酸防治疫霉菌的方法,包括采用月桂酸对土壤处理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49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