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5889.X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2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许少锋;张华;农兴中;刘成军;王典;姚金;王一兆;谢洋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00 | 分类号: | E21B21/00;E21B21/01;E21B2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探 施工 泥浆 导流 循环系统 | ||
本发明涉及钻探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包括三通和与三通连接的敞口泥浆池,敞口泥浆池包括壳体和布置在壳体内的分隔板,壳体于分隔板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沉淀池,分隔板上开设有引流口,各个沉淀池内分别布置有过滤网,相邻两个过滤网中远离三通的过滤网的孔径小于靠近三通的过滤网的孔径。泥浆水由三通与钻杆之间的径向间隔内回返上涌后流入敞口泥浆池内,避免泥浆水外溢而造成环境污染;各个沉淀池内的过滤网对泥浆水进行分级过滤,由于远离三通的过滤网的孔径小于靠近三通的过滤网的孔径,距离三通越远的沉淀池内的泥浆水内所含的颗粒状杂物越小,泥浆水循环利用时可避免杂物堵塞内管、外管间隙而卡死内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探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趋发展的工程地质勘察形势下,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勘察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地铁类专项勘察钻探施工,双管取芯工艺有效提高了芯样的采取率和减少了芯样的扰动性,但同时双管取芯工艺对钻探用水有了较高的要求。
钻探施工离不开冲洗循环液,现阶段最常用的冲洗循环液为泥浆水,泥浆水既能对钻孔起到泥浆护壁、润滑的作用,有效减少钻孔出现跨孔、坍塌和埋钻等孔内事故;又能降低钻头温度,延长钻头寿命。随着泥浆水的不断使用,泥浆水会因为泥土量等沉渣越来越多,导致流动性降低,泥浆返水循环无法正常进行。尤其采用双管钻具钻进时,对泥浆水要求更加严格,双管钻具因内、外管间隙小,少量的砂土、岩屑挤压沉淀后就容易导致内管卡死,出现难以取芯问题。另外钻进施工过程中,泥浆的泄漏、排放、沉渣收集处理问题一直是个难题,尤其是在城市道路上进行钻探施工,泥浆从套管口溢出会对城市路面造成污染,影响市容市貌;未经处理的泥浆水排放,严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市政排水通道堵塞。通过专用泥浆池进行泥浆水的收集、处理,也成了影响生产效率、安全文明施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推广并实践绿色环保勘察理念是大势所趋。
授权公告号为CN20580545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道路钻探施工的泥浆导流循环装置,包括有三通接头、套管、敞口箱,其中三通接头包括三通接头套管插入口、三通接头与套管连接口、三通接头泥浆流出口,三通接头通过三通接头与套管连接口与套管连接,三通接头的三通接头泥浆流出口流出的泥浆流入敞口箱,三通接头的三通接头套管插入口为钻孔插入口,插入钻杆至孔底进行钻探施工,回返的泥浆通过三通接头与套管连接口上涌时经三通接头泥浆流出口导流至敞口箱。
上述的泥浆导流循环装置采用三通结构,泥浆在在敞口箱内实现循环利用,但是未经处理的泥浆水返水循环钻进时,泥浆水会因为泥土量等沉渣越来越多,导致流动性降低,造成高压水管堵塞,无法正常循环钻进施工。尤其是采用双管取芯钻具时,因内管与外管(钻杆)间隙较小,未经泥浆池沉淀、过滤的泥浆水,掺杂着颗粒状的砂土、岩屑等杂物挤压沉淀后容易将内、外管间缝隙填满,造成内管卡死,难以取芯,影响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泥浆水在未经处理即循环钻进时,会填满内、外管间缝隙,造成内管卡死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包括用于套在钻杆外的三通和与三通连接的敞口泥浆池,所述三通与所述钻杆之间具有用于返浆的径向间隔,所述敞口泥浆池包括壳体和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分隔板,所述壳体于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沉淀池,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连通相邻两个沉淀池的引流口,各个沉淀池内分别布置有过滤网,相邻两个过滤网中远离所述三通的过滤网的孔径小于靠近所述三通的过滤网的孔径。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为方形敞口结构,所述过滤网与所述沉淀池的内壁之间具有用于排出泥浆水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上设有对称布置的挂耳,挂耳上开设有与所述壳体适配的挂槽。
优选地,所述挂耳为U形结构,挂耳的外侧还布置有提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58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