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镍正极-锂硅碳负极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26181.6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8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黄碧英;黄耀泽;唐天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能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4/62;H01M4/74;H01M50/434;H01M10/05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席卷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极 锂硅碳 负极 锂离子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镍正极-锂硅碳负极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陶瓷隔膜、电解液以及电池壳,正极片、陶瓷隔膜、负极片、陶瓷隔膜依次重复层叠后形成为干电芯,锂离子电池由干电芯放入电池壳并经过注入电解液、开口化成、封口、分容制成,其创新点在于: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为多元高镍正极片、锂硅碳复合负极片,正极片的正反两面均设有正极片预留极耳,负极片的正反两面均设有负极片预留极耳,本发明通过对优选材料的应用和工艺技术的优化,制成的锂离子电池质量能量密度到达360wh/kg以上,非常适合3C、动力和储能等领域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锂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镍正极-锂硅碳负极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高、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已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而近年来各个领域对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飞速提高,迫切需要开发出更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所使用的正极材料主要为磷酸亚铁锂、钴酸锂、锰酸锂和镍钴锰酸锂,所使用的负极材料主要为中间相碳微球、人造石墨。因此,相应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空间已相当有限。
影响能量密度的主要电性能指标为:放电电压平台、放电电流倍率、放电比容量,因此,电池材料的选型和应用、工艺技术的优化是电池企业需要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一种高镍正极-锂硅碳负极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镍正极-锂硅碳负极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陶瓷隔膜、电解液以及电池壳,正极片、陶瓷隔膜、负极片、陶瓷隔膜依次重复层叠后形成为干电芯,锂离子电池由干电芯放入电池壳并经过注入电解液、开口化成、封口、分容制成,其创新点在于: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为多元高镍正极片、锂硅碳复合负极片,正极片的正反两面均设有正极片预留极耳,负极片的正反两面均设有负极片预留极耳;
干电芯包括正极全极耳和负极全极耳,若干正极片层叠时,正极片预留极耳之间相互对齐且形成为多重正极片极耳,多重正极片极耳和平面金属薄片集流体焊接形成为正极全极耳,若干负极片层叠时,负极片预留极耳之间相互对齐且形成为多重负极片极耳,多重负极片极耳和平面金属薄片集流体焊接形成为负极全极耳;
陶瓷隔膜为高机械强度、高孔隙率和高润湿性的纳米微孔陶瓷隔膜的纳米微孔陶瓷隔膜;
电解液由浓度为0.7~2mol的锂盐和有机溶剂混合制成,有机溶剂为碳酸脂或羧酸脂;
电池壳的两端分别设有壳体正极集流体、壳体负极集流体,锂离子电池由干电芯放入电池壳,且使得正极全极耳、负极全极耳分别连接壳体正极集流体、壳体负极集流体,并经过注入电解液、开口化成、封口、分容制成。
进一步的,上述锂盐为: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双草酸硼酸锂、二氟草酸硼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三氟甲基磺酸锂;
碳酸脂为: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丁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碳酸亚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
羧酸脂为: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甲酸丙酯、甲酸丁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丁酸丙酯、γ-丁内酯、δ-戊内酯。
进一步的,上述电池壳的形状为方型,电池壳的材质为钢或铝或铝塑。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镍正极-锂硅碳负极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其操作过程在露点小于-60℃的环境内进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多元高镍正极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能科技(南通)有限公司,未经隆能科技(南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61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