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整车电平衡的评价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26365.2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77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吕敬恩;薛伶俐;王殿学;姚强;宋誓利;杨柳;张海红;祖万里;陈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40;G01R1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关向兰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车 平衡 评价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1.一种整车电平衡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电平衡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车辆中基础部件的基础电流以及每个用电部件的工作电流,并根据所述基础电流以及各个所述工作电流确定所述车辆的用电电流,其中,所述车辆行驶时,所述基础部件处于运行状态;
获取所述车辆整车电平衡测试过程中的测试温度,并确定所述车辆的发电机在预设工况下所述测试温度对应的极限发电电流,其中,所述预设工况为所述发电机的温度以及发电量达到平衡状态;
根据所述极限发电电流以及所述用电电流确定所述发电机的极限发电电流裕度,并根据所述极限发电电流裕度确定所述车辆的整车电平衡的评价结果,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极限发电电流裕度确定所述车辆的整车电平衡的评价结果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极限发电电流裕度所在的区间;
将所述区间对应的评价结果作为所述车辆的整车电平衡的评价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电平衡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极限发电电流以及所述用电电流确定所述发电机的极限发电电流裕度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极限发电电流与所述用电电流的差值;
确定所述差值与所述用电电流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发电机的极限发电电流裕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电平衡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车辆的发电机在预设工况下所述测试温度对应的极限发电电流的步骤包括:
获取发电机的极限发电电流与温度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车辆的发电机在预设工况下所述测试温度对应的极限发电电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电平衡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车辆中基础部件的基础电流以及每个用电部件的工作电流的步骤包括:
闭合所述车辆中基础负载连接的开关,并检测所述基础负载的基础电流、电压以及第一功率;
依次将用电部件接入测试电路,其中,所述用电部件与所述基础负载并联;
闭合所述用电部件连接的开关,并检测所述用电部件的第二功率,所述用电部件与所述基础部件并联;
根据所述第二功率、所述电压以及所述基础电流,确定所述用电部件的工作电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车电平衡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功率、所述电压以及所述基础电流,确定所述用电部件的工作电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确定所述车辆的部件配置信息,并根据部件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车辆装配的用电部件;
从测试的得到的各个所述工作电流中,获取所述车辆装配的用电部件的工作电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车电平衡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基础负载的基础电流、电压以及第一功率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车辆处于怠速状态,并检测所述发电机的电流;
在所述发电机的电流稳定时,启动所述车辆中蓄电池串联的电流传感器以及并联的电压传感器,以检测所述基础负载的基础电流、电压以及第一功率,其中,所述发电机与所述基础负载并联,且所述发电机与所述蓄电池串联。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整车电平衡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车辆整车电平衡测试过程中的测试温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车辆整车电平衡测试过程中的环境温度;
将所述环境温度确定为所述测试温度。
8.一种整车电平衡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电平衡的评价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评价程序,所述评价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整车电平衡的评价方法的各个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评价程序,所述评价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整车电平衡的评价方法的各个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636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