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化非密封直流接触器灭弧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7415.9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7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郝长岭;黄信林;戎国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通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4 | 分类号: | H01H50/04;H01H9/34;H01H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度修典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24 | 代理人: | 杨方成 |
地址: | 10009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化 密封 直流 接触器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化非密封直流接触器灭弧结构,包括灭弧室,灭弧室内设有两个静触头、动触头,静触头与动触头位置相对,灭弧室外设有两个第一磁钢,两个第一磁钢设置在两个静触头中心连线上,灭弧室外还设有两个第二磁钢,两个第二磁钢分别设置在两个静触头中心连线的两侧;并且,灭弧室内还设置有引弧栅,引弧栅设置在静触头与第一磁钢之间。本发明灭弧结构增强了现有非密封接触器灭弧室灭弧能力,提高了非密封接触器电寿命水平,同时有利于减小灭弧室体积,便于实现接触器小型化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接触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化非密封直流接触器灭弧结构。
背景技术
灭弧系统是接触器中的关键部件,当接触器接通分断大电流时,在动静触点之间会产生电弧,该电弧能量极高,如不采取措施进行灭弧,会对触头触点及其周边零部件造成严重烧蚀,大大降低接触器使用寿命。
因此在接触器设计中,都会采取灭弧措施,现有的灭弧技术在陶瓷钎焊密封接触器、环氧灌封接触器和非密封接触器中有所不同。陶瓷钎焊密封接触器中,通常采用陶瓷灭弧腔体,陶瓷具有冷却灭弧作用,利用陶瓷制成灭弧腔体,可以与静触头及作动系统通过焊接构成密封性较好的灭弧室,内部填充氢气氮气等灭弧气体,同时在腔体外部加装第二磁钢及增强磁场的第一磁钢,通过磁场对电弧进行拉偏,使其与陶瓷灭弧室体接触,利用陶瓷降温熄弧作用,可以起到较好的灭弧效果。其结构如图1所示。
上述结构灭弧效果较好,但由于采用了陶瓷钎焊密封结构,钎焊工艺过程复杂,为保证密封性,降低填充气体泄露风险,对钎焊质量要求极高,工艺过程控制要求高,产品合格率难以保证。
环氧灌封接触器则将陶瓷钎焊密封结构改为尼龙灭弧室环氧胶灌注密封结构,保留了内部填充灭弧气体及外部第二磁钢措施,如图2所示。该结构虽然去掉了陶瓷钎焊工艺环节,但环氧灌封工艺过程同样需要精确的工艺过程控制来保证灭弧室密封性能,同陶瓷钎焊一样,合格率难以保证。
非密封式接触器由于不采用填充灭弧气体,无需复杂的陶瓷钎焊或环氧灌封工序,装配过程大为简化,合格率高。为达到灭弧效果,增大了动静触点间距,通过拉长电弧使其难以维持,同时也采用了磁钢吹弧措施,实现吹弧灭弧,如图3所示。
现有非密封式接触器灭弧室均采用尼龙材料,成型方便,具有一定的绝缘和抗电弧烧蚀能力,但同陶瓷材料相比,其耐烧蚀性较弱,因此现有非密封式接触器电寿命能力不高,难以达到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为防止灭弧室过烧蚀,通常灭弧室壁同动静触头间距较大,导致灭弧室体积较大,无法实现小型化设计。
为此,本领域迫切需要研发出一种灭弧结构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化非密封直流接触器灭弧结构,能够解决现有非密封接触器灭弧能力弱、电寿命有限与灭弧强体积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化非密封直流接触器灭弧结构,包括灭弧室,所述灭弧室内设有两个静触头、动触头,所述静触头与所述动触头位置相对,所述灭弧室外设有两个第一磁钢,两个所述第一磁钢设置在两个所述静触头中心连线上,所述灭弧室外还设有两个第二磁钢,两个所述第二磁钢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静触头中心连线的两侧;
并且,所述灭弧室内还设置有引弧栅,所述引弧栅设置在所述静触头与所述第一磁钢之间。
优选地,所述引弧栅设置为陶瓷引弧栅。
优选地,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触点接触面边缘设置为圆角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磁钢设置为具有防反倒角的增强式磁钢吹弧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磁钢设置为吹弧磁钢。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二磁钢设置在所述两个静触头中心连线的中垂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钢、第二磁钢同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通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通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74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