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亚临界萃取茶籽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7768.9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5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商亚芳;魏兆军;曾嘉;苗俊豪;支霜霜;冯坤;田逸豪;张盛阳;孙冬;王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1/02 | 分类号: | C11B1/02;C11B1/04;C11B1/1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萃取 茶籽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临界萃取茶籽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茶籽原材料进行粉碎处理,得到茶籽粉;(2)将茶籽粉进行加热处理,或在茶籽粉中加入中性蛋白酶或中性蛋白酶的水溶液后,进行加热处理,得到茶籽亚临界萃取的原材料;(3)将步骤2所得材料与亚临界提取液混合进行亚临界提取得到茶籽油;(4)将上述茶籽油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即得亚临界萃取的茶籽油。本发明采用在茶籽中加入中性蛋白酶或其水溶液、加热茶籽,均能有效提高亚临界对茶籽油的萃取率,且加入中性蛋白酶能够有效降低茶籽油中的过氧化值,同时萃取溶剂正丁烷可以回收重新利用,非常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籽油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亚临界萃取茶籽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茶籽,是我国特有物种,被称为“东方橄榄油”,其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油酸80-83%,亚油酸7-13%,棕榈酸8-10%,茶籽油还含有橄榄油中所没有的特定的生理活性物质,如山茶甙、山茶皂甙、茶多酚等,具有抗氧化能力,能够降血压、降血脂和抑制动脉硬化。目前工业常用的茶籽油提取方法主要为压榨法、浸出法、有机溶剂萃取法,亚临界萃取法的应用尚不广泛。
亚临界萃取是利用亚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在密闭、无氧、低压的压力容器内,依据有机物相似的原理,通过萃取物料与萃取剂在浸泡过程中分子扩散过程,达到固体物料中的脂溶性成分转移到液态的萃取剂中,再通过减压蒸发的过程将萃取剂与目的的产物分离,最终得到目的产物的一种新型萃取与分离技术。亚临界萃取获得的茶籽油无毒、无害,环保、无污染、非热加工、保留提取物的活性成分不破坏、不氧化,产能大、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节能,运行成本低,易于和产物分离,但是在提取效率上尚未能达到理想的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亚临界萃取茶籽油的方法,以提高现有的亚临界萃取茶籽油的提取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亚临界萃取茶籽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籽原材料进行粉碎处理,得到茶籽粉;
(2)将茶籽粉进行加热处理,或在茶籽粉中加入中性蛋白酶或中性蛋白酶的水溶液后,进行加热处理,得到茶籽亚临界萃取的原材料;
(3)将步骤2所得材料与亚临界提取液混合进行亚临界提取得到茶籽油;
(4)将上述茶籽油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即得亚临界萃取的茶籽油。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粉碎处理时温度为25-28℃,粉碎颗粒大小为20-120目,优选的,粉碎颗粒大小为20-60目,更优选的为20-40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加热温度为40-80℃,时间不超过2小时,优选的,加热温度为50-70℃,时间为1-1.5小时,更优选的,加热温度为50℃,时间为1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加入中性蛋白酶,加入量按质量百分比为0<中性蛋白酶≤4%。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加入中性蛋白酶的水溶液,加入量按质量百分比为0<中性蛋白酶的水溶液≤4%。
优选的,中性蛋白酶的加入量按质量百分比为0<中性蛋白酶≤2%,中性蛋白酶的水溶液的加入量按质量百分比为0<中性蛋白酶的水溶液≤2%。
更优选的,中性蛋白酶的加入量按质量百分比为0<中性蛋白酶≤1%,中性蛋白酶的水溶液的加入量按质量百分比为0<中性蛋白酶的水溶液≤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亚临界提取液为正丁烷,茶籽亚临界萃取的原材料与正丁烷的质量体积比为1:(0.05-0.25)g/L,提取过程中亚临界的提取温度为40℃,减压浓缩温度为30-50℃,提取时间为20-60min,提取压力为0.1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77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