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传动轴表面精加工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28302.0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1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霞;刘明岩;丁芳;王江平;张振;王波;张海涛;陆荣;刘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4B21/02 | 分类号: | B24B21/02;B24B21/18;B24B41/06;B24B41/02;B05B13/02;B05B15/68;B05D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饶富春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传动轴 表面 精加工 处理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传动轴表面精加工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其中处理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架、支撑板、夹持传送模块、表面打磨模块和表面喷漆模块。本发明不仅能够完成汽车传动轴表面的打磨和喷漆工序,而且整个转运过程能够独立自主完成,不需要人工参与,不仅降低了车间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整体加工的效率,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能够同时对多个传动轴进行打磨和喷漆加工,单位时间内加工的传动轴更多,加工效率更快。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厂在对传动轴表面加工时一般是先在打磨车间对传动轴表面进行打磨,待表面打磨工序结束之后由人工转运至喷涂车间进行表面喷漆,整个过程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大大降低整体加工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传动轴表面精加工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传动轴是由轴管、伸缩套和万向节组成。伸缩套能自动调节变速器与驱动桥之间距离的变化。万向节是保证变速器输出轴与驱动桥输入轴两轴线夹角的变化,并实现两轴的等角速传动。传动轴是汽车传动系中传递动力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与变速箱、驱动桥一起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使汽车产生驱动力。传动轴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表面进行精加工,打磨和喷漆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工序,工厂在对传动轴表面加工时,一般是先在打磨车间对传动轴表面进行打磨,待表面打磨工序结束之后由车间工人人工转运至喷涂车间进行表面喷漆,整个过程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大大降低整体加工效率。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对汽车传动轴表面进行打磨和喷漆,并能够自主完成汽车传动轴转运的装置是符合实际需要的。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现设计一种汽车传动轴表面精加工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传动轴表面精加工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厂在对传动轴表面加工时一般是先在打磨车间对传动轴表面进行打磨,待表面打磨工序结束之后由车间工人人工转运至喷涂车间进行表面喷漆,整个过程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大大降低整体加工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传动轴表面精加工处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设有夹持传送模块、表面打磨模块和表面喷漆模块,所述夹持传送模块置于表面喷漆模块的正下方,所述表面打磨模块置于夹持传送模块的一端。
所述夹持传送模块包括置于支撑板上的滑轨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一丝杆,一个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通固定板,并与第一丝杆固定连接。
所述滑轨贯穿滑块,并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上端固定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上端固定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一齿轮,相邻所述第一齿轮之间固定设有连通连接块的圆杆,所述圆杆与连接块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通连接块,并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
两个同侧所述第一齿轮上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移动板的下端固定设有第一配合块,所述第一丝杆贯穿第一配合块,并与第一配合块螺纹配合。
所述表面打磨模块包括置于支撑板上的方形槽,所述方形槽内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贯穿移动块,并与移动块螺纹配合,所述方形槽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连通方形槽,并与第二丝杆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设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固定设有竖直设置的导杆,所述导杆贯穿升降块,并与升降块滑动连接,所述升降块与竖直设置的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件,所述移动块与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连接件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83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多足机器人的新型腿部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双目裸眼3D视频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