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型涤纶短纤维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8377.9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8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叶学良;叶亚军;朱涵晓;陈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南阳彩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62 | 分类号: | D01F6/62;D01F1/10 |
代理公司: | 遵义浩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2 | 代理人: | 黄明 |
地址: | 561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涤纶 短纤维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抗菌型涤纶短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涤纶树脂挑选,去除涤纶树脂表面的杂物,然后切片;(2)将步骤(1)中的切片放入干燥机中除湿、干燥;(3)将干燥后涤纶树脂片与抗菌母粒混合,然后加热熔融,得到涤纶纤维纺丝熔体;(4)将涤纶纤维纺丝熔体通过多孔喷出熔体细流,并将熔体细流冷却后进行卷绕,并通过牵引机将各分散的丝束集中送入盛丝桶中;(5)将盛丝桶中的丝束通过导丝架合并后拉伸;(6)将步骤(5)中处理过的丝经过蒸汽加热箱加热、复合油浸泡,再进入热定型机定型。本发明简化了生产过程,缩短加工工时,提高加工效率,生产出的涤纶短纤维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能有效杀死附着在纤维上的微生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再生涤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型涤纶短纤维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 再生涤纶短纤维是利用涤纶布料,废旧聚酯瓶片,纺丝废丝,泡泡料,浆块做原料,废旧瓶片经过粉碎、清洗,各种料的混合物经过干燥,熔融挤出,纺丝,卷绕,集束,牵伸,卷曲,松弛热定型,切断后形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深受越来越多疾病的困扰,传染病爆发频率增加,每年死于细菌感染的人高达一亿七千人,占全球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据报道,纺织品也会造成传染病的扩散,而且消毒较困难,特别是对于布艺家具来说。所以,抗菌目前已经被作为一项重要的纺织品后整理在研究。但是目前的技术制备出的短纤维的抗菌性能较差,容易产生异味,且加工工艺复杂,对设备的要求较高,生产企业投入较大。所以,急需对现有加工工艺进行改进,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型涤纶短纤维的制造方法。
一种抗菌型涤纶短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涤纶树脂放入滤筛中进行挑选,并利用振荡器震荡去除涤纶树脂表面的杂物,然后切片;
(2) 将步骤(1)中的切片放入干燥机中进行除湿、干燥,然后存放10-24h;
(3)将干燥后涤纶树脂片与抗菌母粒按1:(8-12)的比例混合,然后加热熔融,得到涤纶纤维纺丝熔体;
(4)将涤纶纤维纺丝熔体通过多孔喷出熔体细流,并将熔体细流冷却后进行卷绕,并通过牵引机将各分散的丝束集中送入盛丝桶中;(5)将盛丝桶中的丝束通过导丝架合并后进行拉伸;
(6)将步骤(5)中处理过的丝经过蒸汽加热箱加热、复合油浸泡,再进入热定型机定型,最后切断打包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切片是温度为120-15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干燥时,采用转鼓加热抽真空的方法,涤纶树脂片的温度为175-180℃,真空度大于1MPa饱和干燥13-15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存放时恒温恒湿,温度为18-23℃,湿度为80%-90%。
为保证抗菌效果,所述步骤(2)中的抗菌母粒按以下方法制得:将抗菌粉和聚酯切片粉混合,然后用双螺杆挤出机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分别熔融挤出造粒。
为保证拉伸效果,改善丝束的物理性能,所述步骤(5)中拉伸分为三道拉伸,第一道拉伸加热辊速度为2500-3500m/min,第二道拉伸加热辊速度为3500-4500 m/min,第三道拉伸加热辊速度为4500-5500 m/min。
本发明抗菌型涤纶短纤维的制造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简化了生产过程,缩短加工工时,提高生产加工效率,生产出的涤纶短纤维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能有效杀死附着在纤维上的微生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抗菌型涤纶短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南阳彩纤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南阳彩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83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