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垃圾处理用分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8564.7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5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润泽金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马小辉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垃圾处理 分类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垃圾处理用分类装置,包括左右到右一侧固定的易拉罐回收箱、玻璃瓶回收箱、干电池回收箱和生活垃圾回收箱,所述易拉罐回收箱左侧安装有交互机架,交互机架表面上部设置有交互屏幕,且交互机架表面中部设置有二维码扫描口,所述易拉罐回收箱内设置有易拉罐压实装置,通过交互机架、交互屏幕、二维码扫描口、易拉罐扫描仪、玻璃瓶扫描仪和干电池扫描仪的设置使本装置可以根据易拉罐、玻璃瓶、干电池的数量对人们投放的垃圾进行合理的回报,提高人们垃圾分类投放的积极性,同时本装置对中空的易拉罐和玻璃瓶进行碾压和破碎,减缓清洁工人对其清理的频率,减弱清洁工人的工作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垃圾处理用分类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准公共资源,垃圾分类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111674760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自动化垃圾分类装置,通过第一触控屏和第二触控屏显示垃圾的称重数据,微处理器模块接收垃圾的称重数据并进行统计,判断收纳箱内已收纳的垃圾质量是否超出收纳箱预设的标准收纳值;基于物理网技术可以解决垃圾分类装置中垃圾将要装满时进行自动化预警和提示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垃圾处理的效率;设置的固定机构以及导流座的配合使用,对垃圾分类箱内的垃圾进行处理,通过将第一导流盖和第二导流盖逆时针转动,将导流座内的垃圾液体进行收集,导流座内设置的筛网和导流斜板可以实现将垃圾中的废液进行导流和汇聚,使得垃圾废液与垃圾固体分离,便于工作人员对垃圾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垃圾的处理效率,但是人们在日常进行垃圾投放时,由于分类投放较为麻烦,人们分类投放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人们分类投放的积极性,我们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垃圾处理用分类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垃圾处理用分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垃圾处理用分类装置,包括左右到右一侧固定的易拉罐回收箱、玻璃瓶回收箱、干电池回收箱和生活垃圾回收箱,所述易拉罐回收箱左侧安装有交互机架,交互机架表面上部设置有交互屏幕,且交互机架表面中部设置有二维码扫描口,所述易拉罐回收箱内设置有易拉罐压实装置,所述玻璃瓶回收箱内设置有玻璃瓶破碎装置,所述易拉罐压实装置和玻璃瓶破碎装置一侧均安装有动力装置,所述易拉罐回收箱、玻璃瓶回收箱、干电池回收箱和生活垃圾回收箱上端均安装有电动转动板,所述易拉罐回收箱、玻璃瓶回收箱、和干电池回收箱上端通过背板连接,被板上安装有与拉罐回收箱、玻璃瓶回收箱、和干电池回收箱对应的易拉罐扫描仪、玻璃瓶扫描仪和干电池扫描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易拉罐回收箱和玻璃瓶回收箱下部均安装有过滤网,且易拉罐回收箱和玻璃瓶回收箱底端均安装有出水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易拉罐压实装置包括通过轴承连接易拉罐回收箱的一对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外侧安装有压实转动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玻璃瓶破碎装置包括通过轴承连接玻璃瓶回收箱的一对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外侧安装有破碎转动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一对转动齿轮,其中一个转动齿轮中部安装有输出轴,输出轴另一端安装有电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交互屏幕和二维码扫描口通过导线连接有处理器,处理器连接有物联网。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通过导线连接有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润泽金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润泽金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85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包系统、交叉带分拣系统及供包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压电式喷墨数码印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