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路软土路基与桥涵构造物的衔接段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28655.0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8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杨开放;崔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E01D19/00;E01C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陈玄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土路 桥涵 构造 衔接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软土路基与桥涵构造物的衔接段结构及施工方法。本发明在桥头出现一旦出现沉降后,首先出现沉降的,是离桥面比较近的桥台位置,从而使得搭板出现前低后高的状态,从而使得车辆从桥上驶下后,将压动搭板对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中压电环或微动开关产生间歇形式的压迫,从而利用压电环或微动开关触发加热管,加热管在加热后,可解除硫磺砂浆临时支座,使得沉降标杆可在弹簧的作用下下沉,提示桥头沉降已超限,便于及时发现桥头沉降情况,及时加以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软土路基与桥涵构造物的衔接段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软土路基与桥涵结构物衔接段施工是当前许多工程建设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已有多种,并且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还在不断涌现。对一个具体工程来说,如何选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就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常见的软土路基与桥涵结构物衔接段地基处理技术各种各样,包括以下几种:预应力管桩、水泥搅拌桩法、堆载预压法、置换法等。国外对于软土路基与桥涵结构物衔接段的处理,也有多种方法。例如日本一般采用深层搅拌法、化学灌浆法、加筋土法、地基锚杆法、轻型填土法等;而美国一般采用土稳定性处理法、浅基础处理法、深基础处理法、灌浆法等。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迎来了大规模工程建设的高峰期,特别是包括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市政道路在内的高等级公路建设迅猛发展。修建道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路基的处理,而处理过程中常遇见工程地质条件不良的软土地带,此地带具有沉降量大、压缩性高、排水固结稳定性差的特点。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经过特殊处理,否则会带来很多路基质量问题。如江门以及珠三角地区软土区普遍存在的桥涵与路基严重差异沉降导致的跳车问题,严重时将会导致行车事故。因此,桥涵结构物与软土路基衔接段施工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会港大道工程采用的技术标准为一级公路,设计全长7.12km,桥涵共16座。地处广东省江门市境内,路线处于珠江三角洲海陆交互相沉积平原,软土层发育,其具有分布广、厚度大、承载力低,高压缩性的特点,其多呈深灰色,饱和,流塑,含少量腐殖质。江门地区目前运行的桥涵与路基衔接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部分道路桥头路基沉降达到1m以上,桥头跳车现象严重,对行车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本发明依托会港大道项目,从原地基处理,桥涵与路基衔接段填筑控制几个方面入手,提出桥涵与路基衔接段沉降控制的技术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控制桥头路基沉降的公路软土路基与桥涵构造物的衔接段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
公路软土路基与桥涵构造物的衔接段结构,包括桥头路基及其顶部设置的搭板,搭板的前端搭接在桥台顶部设置的第一沉槽处,搭板的后端搭接在过渡路基顶部设置的第二沉槽处,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中均固定有承托在搭板边缘位置处的固定支座,固定支座的顶部凸设有与搭板底面接触的中心圆台和固定套设在中心圆台外周的压电环,压电环的顶面低于中心圆台的顶面、而与搭板底面之间存在间隙,压电环通过引线导电连接有硫磺砂浆临时支座内预埋的发热管,硫磺砂浆临时支座位于搭板后方的第三沉槽底部,硫磺砂浆临时支座顶部承托有从桥头路面伸出的沉降标杆,沉降标杆外滑动套装有预埋固定在桥头路基中的定位滑套,沉降标杆的下端处于第三沉槽内、并连接有用于向沉降标杆施加下压力的弹簧,沉降标杆的下端面和第三沉槽的槽底面之间具有处于所有硫磺砂浆临时支座外围的可溃空间。
优选地,过渡路基和路基主体之间采用阶梯形的过渡接触面配合,并且在过渡路基和路基主体的顶部贯穿设置有位于搭板下方的盲沟,盲沟从前向后向下倾斜设置,倾角为5°-10°。
优选地,桥台和过渡路基的底部坐落在纤维混凝土灌注而成的承载支座上,承载支座的前端通过斜面与腹拱固定连接,承载支座的后端伸入路基主体内,并且在路基主体的底部预埋有铺设在下放的基座上的上网架,上网架上钩挂连接有向后倾斜的锚杆,锚杆的下端伸入基座内预埋的下网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86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