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逃生窗及其一体联动式锁止限位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8992.X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3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吴昌磊;杨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资燕京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9/22 | 分类号: | E05B79/22;E05B83/00;E05B63/14;E05B85/22;B60J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淳律师事务所 11712 | 代理人: | 刘京莉;张燕 |
地址: | 1024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逃生 及其 一体 联动 式锁止 限位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逃生窗及其一体联动式锁止限位机构,该机构设有外限位机构、内锁止机构和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包括转轴,转轴通过外联动组件和内联动组件同时驱动外锁舌与内锁舌回缩,以便外锁舌能够与限位挡块分离解锁、内锁舌能够与内锁止块分离解锁。本发明通过一体联动式锁止限位机构实现针对转轴一次施加转动力矩,外限位机构和内锁止机构同时联动的效果;当窗板转动到位,在内、外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可实现自动锁紧或稳定限位的功能,相对于现有的锁止机构和限位机构分体设置、需要协同操作的情况,使用更加简便,适用于重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设施及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逃生窗及其一体联动式锁止限位机构。
背景技术
重型车辆上(例如,装甲车)通常在车身顶部设有逃生窗,在紧急场合中,例如,抢险、救援场合,若车辆因故障或撞击造成变形而车门无法打开时,车身里面的人员可通过设置在车辆顶部的逃生窗获得逃生。对于重型车辆来说,传统的逃生窗大多采用钢材成型或焊接而成,质量较大,需要较大的推力才能将逃生窗开启,且其锁止机构和限位机构一般分体设置,操作繁琐,通常需较大力量或多人协同操作才能将逃生窗开启并安全限位,这会导致在危机时刻耽误逃生时间;另外,锁止机构和限位机构分体设置,结构复杂,占用有效空间,故障率高,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逃生窗中的一体联动式锁止限位机构。
一种一体联动式锁止限位机构,用于逃生窗中,设有:
外限位机构(3),包括外锁舌组件(31)、用于与外锁舌组件的外锁舌(311)相配合的限位挡块(2)以及用于驱动外锁舌(311)伸入限位挡块(2)内的外复位弹簧(32);
内锁止机构(4),包括内锁舌组件(41)、用于与内锁舌组件的内锁舌(411)相配合的内锁止块(6)以及用于驱动内锁舌(411)伸入内锁止块(6)内的内复位弹簧(42);和
联动机构(5),包括转轴(511)、连接转轴与外锁舌组件(31)的外联动组件(53)和连接转轴与内锁舌组件(41)的内联动组件(54),在转轴的转动作用下,外联动组件(53)能够驱动外锁舌组件(31)的外锁舌(311)回缩与限位挡块(2)分离解锁,内联动组件(54)能够驱动内锁舌组件(41)的内锁舌(411)与内锁止块(6)分离解锁。
上述一体联动式锁止限位机构中,外锁舌组件(31)还设有与外锁舌(311)一体连接的外螺纹杆(312),外复位弹簧(32)穿套在外螺纹杆(312)上且与外锁舌(311)抵触,外复位弹簧(32)对外锁舌(311)始终施加向外的推力;
内锁舌组件(41)还设有与内锁舌(411)一体连接的内螺纹杆(412),内锁舌组件(41)内复位弹簧(42)穿套在内螺纹杆(412)上且与内锁舌(411)抵触,内复位弹簧(42)对内锁舌(411)始终施加向外的推力;
优选的,内锁舌(411)为楔形结构,其下侧面为上弯的弧面。
上述一体联动式锁止限位机构中,外锁舌组件(31)可滑动穿设在带有外导向孔道的外导向槽(33)内,外复位弹簧(32)限位在外导向槽(33)的外导向孔道内;
内锁舌组件(41)可滑动穿设在带有内导向孔道的内导向槽(43)内,内复位弹簧(42)限位在内导向槽(43)的内导向孔道内。
上述一体联动式锁止限位机构中,外联动组件(53)安装在转轴(511)上端部,包括外旋转板(531)、外连接杆(532)和外拉杆组件(533),外旋转板(531)固定在转轴(511)的上端部,外连接杆(532)的两端分别与外旋转板(531)和外拉杆组件(533)铰接,外拉杆组件(533)与外锁舌组件(31)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资燕京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资燕京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89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