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升压型七电平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29202.X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4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叶远茂;张永斌;王晓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483 | 分类号: | H02M7/48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张金福 |
地址: | 51009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压 电平 逆变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升压型七电平逆变器,包括直流输入模块、第一拓扑模块和第二拓扑模块;所述直流输入模块包括直流电源、电容Csubgt;1/subgt;和电容Csubgt;2/subgt;;所述第一拓扑模块包括二极管Dsubgt;1/subgt;、二极管Dsubgt;2/subgt;、开关管Ssubgt;1/subgt;、开关管Ssubgt;2/subgt;、开关管Ssubgt;3/subgt;和开关管Ssubgt;4/subgt;;所述第二拓扑模块包括二极管Dsubgt;3/subgt;、二极管Dsubgt;4/subgt;、电容Csubgt;3/subgt;、电容Csubgt;4/subgt;、开关管Ssubgt;5/subgt;、开关管Ssubgt;6/subgt;和开关管Ssubgt;7/subgt;。本发明提供一种升压型七电平逆变器,只需要七个开关管、四个电容和四个二极管即可实现七种不同电平的交流电输出,电路结构简单,且成本比较低,解决了目前的逆变电路结构比较复杂且需要较多的电子器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率转换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升压型七电平逆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都在大力开发新能源发电,但在一般情况下,新能源发电装置输出的直流电不稳定,不能直接供给需要交流电的用户使用。因此,需要采用DC-AC变换的逆变技术来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需要时可并入市电电网。多电平逆变器因为具有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少,开关管电压应力低、开关损耗少、电磁干扰少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传统的多电平逆变器有二极管钳位型、飞跨电容型和级联H桥等逆变电路。但是,随着输出电平数增加,目前的逆变电路结构比较复杂且需要较多的电子器件,增加了系统成本和系统控制的复杂程度。
现有技术中,如2017年6月13日公开的中国专利,七电平逆变器及七电平逆变拓扑结构,公开号为CN106849719A,减少了逆变电路所需的电子器件,但电路结构仍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目前的逆变电路结构比较复杂且需要较多的电子器件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升压型七电平逆变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升压型七电平逆变器,包括直流输入模块、第一拓扑模块和第二拓扑模块;所述直流输入模块与第一拓扑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拓扑模块与第二拓扑模块电连接;
所述直流输入模块包括直流电源、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与电容C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所述七电平逆变器的中性点;
所述第一拓扑模块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开关管S1、开关管S2、开关管S3和开关管S4;所述开关管S1的一端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开关管S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开关管S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管S2的另一端与开关管S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管S3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开关管S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管S4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均接中性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92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平衡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 下一篇:一种多通道螺钉筛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