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FF总线欠压指示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30510.4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0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林强;王文辉;段汝良;江竹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65 | 分类号: | G01R19/165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401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f 总线 指示 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FF总线欠压指示电路,包括电压检测单元,指示灯单元和恒流单元,所述指示灯单元至少包括LED和与LED并联的旁路稳压管D1,所述恒流单元用于耦接总线电源端取电并向指示灯单元提供恒流电源,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耦接总线电源端,并耦接于LED阴极和电源地之间,用于基于检测的总线电压控制LED的阴极与电源地之间线路的通断。本发明的FF总线欠压指示电路,在欠压灭灯的同时保持电路继续恒流,不对总线产生干扰,且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电路具有更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FF总线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FF总线欠压指示电路。
背景技术
FF总线网络到达仪表附近时有接线盒用于多台仪表接入到总线,接线盒里面是一个分支保护器,在分支保护器上面需要对总线过欠压进行指示,便于维护排查。在FF总线9-32V工作电压范围内指示灯亮,否则熄灭(不同设备实际最低标称电压可能会更高)。过压熄灭一般直接由过压关断电路关闭总的电源来实现,但是欠压灭灯需要额外电路来实现。
如附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低电压保护阈值点由R1和R2分压电阻配合U1高端侧电压基准来设定,当电压高于阈值时U1导通,然后Q1基极被拉高导通,使得右侧恒流点灯电路工作LED灯亮。恒流点灯电路由于Q1导通因此Q2基极通过R5拉低导通,当电流在R6上产生的压降到达基准U2的阈值时U2导通使得Q2基极被拉高进入线性区,最终流过R6的电流恒定,也就是LED的电流也基本恒定。当电压低于阈值时U1不导通,Q1关闭,Q2的Vbe为0V关闭,因此灯灭。然而,采用此种电路,当电压处于阈值附近波动时恒流电路处于不稳定区,电流时大时小,进而导致总线信号干扰严重,无法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的FF总线欠压指示电路,在欠压灭灯的同时保持电路继续恒流,不对总线产生干扰,且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电路具有更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FF总线欠压指示电路,包括电压检测单元,指示灯单元和恒流单元,所述指示灯单元至少包括LED和与LED并联的旁路稳压管D1,所述恒流单元用于耦接总线电源端取电并向指示灯单元提供恒流电源,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耦接总线电源端,并耦接于LED阴极和电源地之间,用于基于检测的总线电压控制LED的阴极与电源地之间线路的通断。
在一示出实施例中,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至少包括串联耦接于总线电源端和电源地之间的分压电阻R7和R8,以及耦接于LED阴极和电源地之间的基准芯片U1,其中基准芯片U1的电压参考端耦接于电阻R7和R8之间。
在另一示出实施例中,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至少包括串联耦接于总线电源端和电源地之间的分压电阻R251和R256,以及比较器U7;其中比较器U7的INA+脚耦接于电阻R251和R256之间,OUTB脚耦接LED阴极,VDD脚经电阻R245耦接总线电源端,并经并接的电容C100和稳压二极管D29耦接电源地,GND脚耦接电源地。
在一示出实施例中,所述恒流单元为恒流二极管。
在另一示出实施例中,所述恒流单元包括PNP三极管Q1和Q2,电阻R9和R10;其中,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电阻R9的一端耦接总线电源端,电阻R9的另一端耦接三极管Q2的基极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耦接三极管Q1的基极并经电阻R10耦接电源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耦接LED的阳极。
本发明的FF总线欠压指示电路,先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设置旁路稳压管D1,确保在指示LED因为电压变化而亮灭(通断)时,不会造成指示回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使得指示电路的状态变化对总线通信不会产生干扰,从而总线通信的最低电压能够和仪表的最低工作电压下限保持一致,扩宽了总线工作电压限,使得总线的通讯电压范围最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05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