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质素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赝电容性能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31368.5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4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燕红;郭改娟;周子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C01B32/184;C01G9/02;H01G11/34;H01G11/46;H01G11/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质素 氧化锌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电容 性能 | ||
一种木质素碳/氧化锌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赝电容性能,涉及一种木质素碳/氧化锌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赝电容性能。本发明公开一种木质素碳/氧化锌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目的在于发现了一种新复合材料从而提供一种木质素碳/氧化锌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且对该新复合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0.1 A·g‑1的电流密度下可到101 F·kg‑1,是单金属氧化物的2.3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质素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赝电容性能。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人类对现有资源的开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也成为了制约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增长,从而使得不可再生资源面临着日益枯竭的严峻形势,而此类问题的解决极大地依赖于新型高效能源的开发。木质纤维素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中的一种可持续材料,因其来源广、可再生、绿色环保等特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木质素作为一种总量继纤维素之后排名第二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可再生资源。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将会产生约5000万吨的工业木质素(造纸和生物炼制工业的主要副产品),但大多数的工业木质素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直接被排入水体,不仅造成了水环境的严重污染,而且还使得大量的资源被白白浪费掉了。因此,工业木质素的高价值应用对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和新材料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木质素因其高含碳量、低成本以及独特的网络结构,在碳材料方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故而,木质素碳在催化剂、吸附剂、锂离子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等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探索。其中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具有高功率密度、快充电放电性能、无污染以及循环寿命长的储能器件,越来越受到储能领域的关注。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包括碳材料、金属氧化物以及导电聚合物。由于金属氧化物的导电性差、倍率性能低以及循环寿命短,一般不会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碳材料的良好导电性等优点对金属氧化物进行改性。研究者发现利用碳材料对金属氧化物进行改性,能有效的提高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由于木质素是一种以苯丙烷为结构单元形成的具有三维网状结构高分子有机物,将其炭化处理后能形成具有一定孔道结构的类石墨烯材料(简称木质素碳),是碳基材料的有效替代品。如果将其与金属氧化物进行复合,不仅能够改善金属氧化物的光电性能,而且还能够为工业木质素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条有利的途径。由于氧化锌成本低、温度范围广、易制得以及氧化物形式单一等优点,将其与木质素碳进行复合制备木质素碳/氧化锌(LC/ZnO)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发现了一种具有较高赝电容性能的新材料,从而提供一种LC/ZnO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过程简单有效,试剂消耗少且产率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LC/ZnO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1)碱木质素的活化,以碱木质素为碳源对其进行活化,在搅拌条件下将一定量的碱木质素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再加入一定量三甲基氯化铵,升高温度,并且加热搅拌一段时间,之后将产品放入透析袋进行透析直至中性,干燥并且进行研磨得到活化后的碱木质素粉末。
步骤(1)中所述的碱木质素的加入量为10 g;
步骤(1)所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
步骤(1)所述的三甲基氯化铵的加入量为9 g;
步骤(1)所述的升温温度为85 ℃±5 ℃。
步骤(1)所述的加热搅拌时间为3~4 h。
(2)在搅拌的条件下将一定量的硝酸锌、尿素和步骤(1)所得产物先后溶解于乙二醇与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
步骤(2)所述的硝酸锌的加入量为0.297 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13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使用多个流动球体的游戏比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