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心静脉导管用抗感染抗凝血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32670.2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4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朱坤福;韩东;薛飞;马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朱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9/08 | 分类号: | A61L29/08;A61L29/16;A61L33/06;A6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夏静洁 |
地址: | 274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心 静脉 导管 感染 抗凝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心静脉导管用抗感染抗凝血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0.1‑1%,盐酸米诺环素0.2‑2%,KH560硅烷偶联剂0.7‑1%,聚维酮碘2‑3%,医用消毒水90‑93%。一种中心静脉导管用抗感染抗凝血涂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中心静脉导管抗菌杀菌消除工序,聚维酮碘液层制备工作,抗感染抗凝血液层制备工作,抗感染抗凝血中心静脉导管制备和成品,本发明将抗感染抗凝血涂层经过高温固化到中心静脉导管表面,并通过多次浸涂方式进行浸涂加工,可提高中心静脉导管的光滑度,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的摩擦系数,保证医用使用操作便捷性;本发明工艺简单,使用原料易于取材,医用效果明显,抗菌抗感染率较强,可减少医疗事故,保证医用操作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心静脉导管用抗感染抗凝血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国际上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应用较多的是美国泰利福公司研发生产的Arrow系列产品,其利用导管表面聚氨酯材料本身的溶胀特性吸附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菌物质实现导管本身的抗菌性能,但是没有抗凝血的效果,美国爱德华公司生产的Vantex系列抗凝血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采用聚氨酯为基础的OLIGON聚合物(包括:银、铂、和黑碳),其表面还附着有AMC血栓防护层,产品利用银铂碳组成微电池,在自发电化学反应下缓慢形成具有强烈杀菌性能的银离子实现抗感染的效果,但是目前银离子的产品将逐渐被淘汰,美国Hydromer医用涂层公司以自身专利技术为平台提供具有超润滑性质的医用涂层,可实现降低血细胞及微生物在管体表面的粘附,它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起到抗感染抗凝血的效果。
现有的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的广泛使用是产品研制的基础,市场上具有抗感染性能的相关产品全部来自进口,国内对中心静脉导管表面改性技术研究得比较多,研究成果大量见诸于期刊专利报道。
但是,现有的技术的中心静脉导管用抗感染抗凝血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存在着抗感染效果差,工艺操作步骤繁琐和抗菌效果差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中心静脉导管用抗感染抗凝血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心静脉导管用抗感染抗凝血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技术的中心静脉导管用抗感染抗凝血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存在着抗感染效果差,工艺操作步骤繁琐和抗菌效果差的问题。一种中心静脉导管用抗感染抗凝血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0.1-1%,盐酸米诺环素0.2-2%,KH560硅烷偶联剂0.7-1%,聚维酮碘2-3%,医用消毒水90-93%。
优选地,所述的聚维酮碘是由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与碘组成的络合产物。
一种中心静脉导管用抗感染抗凝血涂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中心静脉导管抗菌杀菌消除工序,将中心静脉导管取出,并通过医用消毒水对其进行冲洗,经过风干晾晒,再通过抗菌杀菌箱进行杀菌除菌工作,并通过加热方式进行加热,去除中心静脉导管表面多余的残液,存放在常温常压下的不锈钢箱内部,备用;
步骤二:聚维酮碘液层制备工作,具体操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取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置于烧杯底部,并通过搅拌棒进行搅拌,并对其进行干燥,通过减压方式进行干燥至无水状态,随后取出;
第二步:碘液稀释,将取出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置入混合烧杯中,再加入碘液,通过搅拌棒进行混合搅拌,并进行振荡,使得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碘液充分混合,产生络合产物;
第三步:加热处理,对络合产物进行高温加热,并通过排气扇进行排除加热产生的气体,随后进行冷却,得到聚维酮碘液层;
步骤三:抗感染抗凝血液层制备工作,具体操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朱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朱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26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