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柜的离线存取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33056.8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5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柳絮青;马苏晨;周晓煜;陈仁甫;卢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口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F21/60;G07F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8 | 代理人: | 黄耀威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离线 存取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智能柜的离线存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智能柜的存件指令,通过建立的短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智能柜发送存件请求,以使得所述智能柜分配可用柜格;
接收所述可用柜格的柜格标识;
根据所述柜格标识和存件时间戳,生成取件码;
所述取件码用于离线取件时的合法性校验,具体包括:基于取件时间戳,按照不同的精度范围标准,确定至少一参考时间戳;对所述至少一参考时间戳分别使用智能柜对应的加密密钥进行加密处理,得到至少一第一加密码数据;若所述至少一第一加密码数据中存在与第二加密码数据一致的第一加密码数据,则确定所述取件码合法,其中,所述第二加密码数据为基于所述存件时间戳使用所述加密密钥加密处理得到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智能柜的存件指令,通过建立的短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智能柜发送存件请求,具体包括:
响应于智能柜的存件指令,若与服务端无法通信或判定所述智能柜处于离线状态,则输出与所述智能柜进行短距离通信连接的提示信息,并响应于确认短距离通信连接的指令,通过建立的短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智能柜发送存件请求;或,
响应于智能柜的存件指令,若与服务端无法通信或判定所述智能柜处于离线状态,则通过建立的短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智能柜发送存件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柜格标识和存件时间戳,生成取件码,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智能柜对应的加密密钥;
基于所述柜格标识和存件时间戳,利用所述加密密钥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处理后的数据转换为符合预设格式的所述取件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柜格标识和存件时间戳,利用所述加密密钥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处理后的数据转换为符合预设格式的所述取件码,具体包括:
将所述柜格标识按照预设进制转换为第一部分数据;
对所述存件时间戳使用所述加密密钥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处理后的数据按照预设进制转换为第二部分数据;
将所述第一部分数据和所述第二部分数据进行组合,得到所述取件码;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数据用于所述智能柜离线取件时取件码的合法性校验,所述第一部分数据用于所述智能柜离线取件时判别取件码相应的柜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可用柜格的柜格标识和当前时间戳,生成取件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取件用户的用户信息,向所述取件用户发送所述取件码;或,
将所述取件码通过服务端发送给取件用户客户端,并将对所述智能柜的操作记录上传至所述服务端。
6.一种智能柜的离线取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智能柜的取件指令,通过建立的短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智能柜发送取件请求,所述取件请求中携带有取件码,以使得所述智能柜根据取件时间戳对所述取件码进行合法性校验,具体包括:基于所述取件时间戳,按照不同的精度范围标准,确定至少一参考时间戳;对所述至少一参考时间戳分别使用智能柜对应的加密密钥进行加密处理,得到至少一第一加密码数据;若所述至少一第一加密码数据中存在与第二加密码数据一致的第一加密码数据,则确定所述取件码合法,其中,所述第二加密码数据为基于存件时间戳使用所述加密密钥加密处理得到的;
接收取件柜格的柜格信息,所述柜格信息是所述智能柜判定所述取件码合法时根据所述取件码确定得到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智能柜的取件指令,通过建立的短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智能柜发送取件请求,具体包括:
响应于智能柜的取件指令,若与服务端无法通信或判定所述智能柜处于离线状态,则输出与所述智能柜进行短距离通信连接的提示信息,并响应于确认短距离通信连接的指令,通过建立的短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智能柜发送取件请求;或,
响应于智能柜的取件指令,若与服务端无法通信或判定所述智能柜处于离线状态,则通过建立的短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智能柜发送取件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口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口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305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