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废料回收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33220.5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1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雨益;王维;梁仔荣;张传强;陈徐开朗;王翠竹;陈鑫;施宇宙;冯武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C4/08 | 分类号: | B02C4/08;B02C4/30;B02C4/42;B02C23/16;B02C23/14;B02C2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贾森君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废料 回收 利用 装置 | ||
1.一种建筑废料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打碎筒(200)、打碎组件(300)、驱动件(400)、分离组件(500)以及过滤件(600),所述打碎筒(200)固定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打碎组件(300)设置于所述打碎筒(200)内,所述驱动件(400)固定于所述打碎筒(200)的外侧,且所述驱动件(400)用于驱动所述打碎组件(300)工作,所述过滤件(600)固定于所述打碎筒(200)内,且所述过滤件(600)位于所述打碎组件(300)下方,所述分离组件(500)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并位于所述过滤件(600)下方,所述分离组件(500)用于分离不合格废料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废料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碎组件(300)包括进给轮组(310)以及打碎轮组(320),所述进给轮组(310)与所述打碎轮组(320)均转动设置于所述打碎筒(200)内,所述进给轮组(310)与所述打碎轮组(320)转向相反,且所述进给轮组(310)与所述打碎轮组(320)配合将废料打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废料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轮组(310)包括若干进给轮(311)以及固定轴(312),且若干所述进给轮(311)均开设有供所述固定轴(312)穿过的中心孔一(3111),所述固定轴(312)对所述进给轮(311)周向限位,且所述固定轴(312)转动设置于所述打碎筒(200)内;所述打碎轮组(320)包括若干打碎轮(321)以及从动轴(322),且若干所述打碎轮(321)上均开设有供所述从动轴(322)穿过的中心孔二(3211),所述从动轴(322)对所述打碎轮(321)周向限位,所述从动轴(322)转动设置于所述打碎筒(200)内,且所述从动轴(322)与所述固定轴(312)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废料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轮(311)上周向设置有若干倒勾(3112),所述打碎轮(321)上具有凸起(3212),所述进给轮(311)与所述打碎轮(321)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废料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00)包括驱动电机(410)以及减速机(420),所述驱动电机(410)的输出轴与减速机(420)连接,所述固定轴(312)的外端贯穿所述打碎筒(200)并与所述减速机(420)连接,且所述固定轴(312)伸出所述打碎筒(200)的端部固定有主动齿轮(330),所述从动轴(322)贯穿所述打碎筒(200)并固定有从动齿轮(340),所述从动齿轮(340)与所述主动齿轮(330)通过中间齿轮(35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废料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碎组件(300)的数目设置有至少两组,且驱动件(400)的数量与所述打碎组件(300)的数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废料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600)上间隔开设有若干过滤孔(610),且所述过滤件(600)与所述进给轮(311)、打碎轮(321)之间的间距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废料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500)包括弧形板(510)、输送绞龙(520)以及输送电机(530),所述弧形板(510)固定于所述机架(100)上且开口(511)朝上,所述弧形板(510)上具有连通所述打碎筒(200)内部的进料端(512)以及连通外界的出料端(513),且所述弧形板(510)的侧壁间隔开设有若干供废料颗粒穿过的通孔(514),所述输送绞龙(520)转动设置于所述弧形板(510)上方,并用于将不合格颗粒从进料端(512)输送至所述出料端(513),所述输送电机(530)与机架(100)固定,且所述输送电机(530)的输定端与所述输送绞龙(52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322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