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座椅抗重物冲击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33846.6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2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孙靖;段思琛;冯远洋;廖文锋;方勇;张启伦;刘翰林;巫燕;王洪艳;熊静琪;孙锐;沈蕴;苏敏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成电智能制造产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7/08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岗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重物 冲击 性能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抗重物冲击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机架、下落高度调节机构、重物下落/回收机构;零件用螺丝与标准角码固连在一起;所述下落高度调节机构用于完成重物铅球下落初始高度的调节动作;重物下落/回收机构用于实现重物铅球的下落与回收功能。对称安装了两支同规格大行程电推杆,用滑轨滑块进行运动限位,用拉线位移传感器做闭环控制,使重物下落的高度可由实验人员自由调节,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重物与铁链相连,利用直流减速电机驱动线轮实现重物回收功能,从而使测试过程可循环往复运行,有效提高了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涉及的是一种汽车座椅抗重物冲击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汽车座椅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其坐垫会被多次反复挤压冲击,因此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就需要对其抗重物冲击性能进行反复测试。现有的测试设备大多是依靠人力将铅球举升至指定高度,然后使其自由下落至坐垫上,重复多次完成测试。但这样的测试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如铅球每次下落高度难以确定、铅球下落位置难以保证精度、测试效率低下且浪费人力成本等。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抗重物冲击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原有测试方法与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提高测试效率,提高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降低测试成本等。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汽车座椅抗重物冲击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测试装置由机架、下落高度调节机构、重物下落/回收机构三部分组成;
所述机架由基础立梁、安装底座、基础竖梁以及基础横梁组成;
所述下落高度调节机构由电推杆、推杆尾部铰链、拉线位移传感器、升降横梁、推杆头部铰链、升降竖梁、滑块、滑轨、滑块安装板、滑块外接板组成。
所述重物下落/回收机构由电机安装座、直流减速电机、线轮、铁链、收线漏斗、触碰开关安装梁、触碰开关、电磁铁安装件、电磁铁以及铅球组成。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汽车座椅抗重物冲击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基础竖梁与一根基础横梁围成了U型框架;四根基础立梁竖直安装在框架两侧,与两根基础横梁构成了长方体架子;相互之间用螺丝、梯形螺母与标准角码固连在一起;四个安装底座分别安装在机构底部的两根基础竖梁的首末两端。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汽车座椅抗重物冲击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推杆尾部铰链一端用螺丝固定在底部基础竖梁的正中位置,另一端与电推杆一端构成铰链;电推杆另一端(运动端)则与推杆头部铰链构成铰链;推杆头部铰链用螺丝固定在升降竖梁中间位置;拉线位移传感器用螺丝固定在一根基础立梁位置处,其输出线与升降竖梁底部相连;升降横梁与升降竖梁用螺丝、梯形螺母与标准角码固连在一起,围成一个框体;升降竖梁用螺丝与滑块外接板固连在一起;滑块外接板用螺丝与滑块连接在一起;滑块可沿着滑轨上下移动;滑轨用螺丝安装在滑块安装板上;滑块安装板用螺丝安装在升降竖梁外侧面。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汽车座椅抗重物冲击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安装座用螺丝固定在顶部基础横梁中间位置;直流减速电机用螺丝固定在电机安装座上;线轮与直流减速电机输出轴同轴、并利用键配合使二者可同步转动;铁链一端固定在线轮上,另一端则与铅球焊接在一起;收线漏斗在电磁铁上部,二者被两个电磁铁安装件挤压固定;电磁铁安装件则利用螺丝固定在升降横梁中间位置;铁链穿过电磁铁中心的圆孔;触碰开关利用螺丝安装在触碰开关安装梁末端;触碰开关安装梁利用螺丝、梯形螺母与标准角码安装在升降横梁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汽车座椅抗重物冲击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对称安装了两支同规格大行程电推杆,用滑轨滑块进行运动限位,用拉线位移传感器做闭环控制,使重物下落的高度可由实验人员自由调节,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成电智能制造产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成电智能制造产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38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曲白酒的酿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盐酸四咪唑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