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抗病毒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433873.3 申请日: 2020-12-10
公开(公告)号: CN112471175A 公开(公告)日: 2021-03-12
发明(设计)人: 谢世琛;崔大祥;朱君;林琳;徐艳;杨迪诚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N59/16 分类号: A01N59/16;A01N59/20;A01N59/00;A01P1/00
代理公司: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代理人: 董梅
地址: 201109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抗菌 抗病毒 材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产品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通过将金属离子通过高压气流的方式嵌入石墨中,通过氮气氛围下的高温灼烧法制备表面修饰金属材料的结构,同时实现剥离石墨片层成为多层石墨烯,最终制备金属材料修饰的石墨烯材料,达到高效抗菌抗病毒的效果。其优点在于本发明可以用于制备多层石墨烯,同时在石墨烯表面可以修饰功能性化合物。本发明的复合粉体包含了石墨烯、金属等多种抗菌抗病毒材料,具有高效复合的效果,抗菌抗病毒效果较高。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反应易控制,稳定性好、可产业化,在抗病毒领域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复合银、铜、锌、铂等金属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种抗菌抗病毒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高温灼烧法制备石墨烯复合银、铜、锌、金、铂等金属的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抗菌抗病毒材料再次成为新材料研究和应用热点之一。抗菌抗病毒材料包括天然材料、有机材料、无机材料等,其中,有机抗菌材料的主要品种有酰基苯胺类、咪唑类、噻唑类、异噻唑酮衍生物、季铵盐类、双呱类、酚类等,这些有机材料性能较为稳定,毒副作用较低,对人体刺激小。目前,添加有机抗菌材料的塑料制品成为发展热点,常用于家电、食品包装等领域。无机抗菌抗病毒材料的代表是二氧化钛、磷酸钙、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材料等。对于抗菌效果而言,重金属离子的抗菌效果最佳。金属离子可以破坏细菌主体结构,还能与蛋白质中的巯基发生反应,或通过置换酶中的金属离子使大多数酶失活,因此可对细菌、病毒、真菌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抗菌效果可达99%以上,抗菌理化性质稳定。从安全性等多种角度来看,金属离子的选择顺序为AgCoNiAlZnCu=FeMnSnBaMgCa,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Ag系、Cu系和Zn系,通常通过添加纳米粒子或添加离子的方式加入到陶瓷、涂料、纺织物中。

但是,目前抗菌抗病毒材料存在性能参差不齐,应用成本过高的问题。因此,开发设计新的广谱高效、低成本、低风险和简单易得的抗菌抗病毒成分就显得尤为重要。金属和碳纳米材料凭借其合成简单、结构性能高度可调、抗菌性能优异等特性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抗菌抗病毒领域。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新兴二维多功能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广谱抗菌抗病毒能力、不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制备工艺简单、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相对于传统抗菌抗病毒成分,在生物医学、家居纺织、建筑工程等领域均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抗病毒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方法制备的抗菌抗病毒材料产品。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产品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抗菌抗病毒材料的制备方法,将金属离子通过高压气流的方式嵌入石墨中,在氮气氛围下高温灼烧制备表面修饰金属材料的结构,同时实现剥离石墨片层成为多层石墨烯,最终制备金属材料修饰的石墨烯材料,包括如下步骤:

(1)金属离子嵌入石墨:将石墨粉置于水中,装入不锈钢的反应容器中,石墨粉的质量浓度为1-10%,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1-5%离子液体、质量浓度为10-20%金属盐和质量浓度为20-60%成核引导剂,其中,所述的离子液体为至少包括1-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乙基三苯基碘化膦、1-辛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异丙基三苯基碘化膦中的一种;容器内通入高速的空气流,使得反应容器中的气体压力为3个大气压,强烈搅拌 4小时,将所得产物洗涤、烘干;

(2)高温灼烧制备石墨烯复合材料:将步骤1中的产物在氮气气氛中,在1100-1500℃灼烧24小时,从而可得到高效抗菌抗病毒的复合粉。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金属盐至少包括硝酸银、硫酸锌、硫酸铜、氯化锌、氯化铜、高氯酸金、氯铂酸的一种或几种。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成核引导剂为氯化钠、氯化钾、柠檬酸钠、酒石酸钠、氯化锂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材料,根据上述任一所述方法制备得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38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