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废水中六价铬的组合水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35167.2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4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翟俊;敖黎鑫;赵聚姣;王大智;王沙;贺恩云;李泊娇;刘华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兵工重庆环境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58;C02F1/70;C02F1/32;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李鹤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水中 六价铬 组合 水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除废水中六价铬的组合水处理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S1,向废水中投加足量或过量硫基还原剂;S2,对经S1步骤处理后的废水除氧;S3,对除氧后的废水进行紫外强化还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处理六价铬废水的组合工艺,三段工艺互相协同,从而清洁的实现六价铬的高效去除。本发明所描述方法简单,无需昂贵的设备和药品,大量缩减还原剂和酸的用量,并大幅节省了后期用于沉淀三价铬的药剂的使用,使整体处理成本显著降低的同时也更有利于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废水中六价铬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六价铬是剧毒的重金属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电镀废水、制革废水等工业废水中。通过投加还原剂,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随后沉淀去除,是当前处理六价铬废水的主要方法。目前使用最广泛、成本效益最高的还原剂是硫基还原剂包括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等。但六价铬还原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氢离子,这些还原剂均仅在酸性条件下显示出快的去除速度和较好的去除率。这就要求处理中额外投加酸作为氢离子来源,不仅带来额外药剂成本,也增加了后续沉淀去除三价铬的成本。更严重的是,随着反应中氢离子消耗,还原剂对低浓度六价铬去除效果将大幅度降低。为了将低浓度的六价铬进一步处理至达标,往往需要投加数倍于化学计量学的还原剂和酸,大大增加了处理成本。可见,药剂成本是六价铬去除技术中的主要成本,通过开发新处理技术,实现低投药量即可让六价铬浓度达标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除废水中六价铬的组合水处理工艺,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还原剂和酸用量需数倍于理论用量,并影响后续三价铬的沉淀过程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去除废水中六价铬的组合水处理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向废水中投加足量或过量硫基还原剂;
S2,对经S1步骤处理后的废水除氧;
S3,对除氧后的废水进行紫外强化还原。
优选的是,步骤S1和S3中所述的硫基还原剂为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钾、亚硫酸钠、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为保证反应充分,可在S1后静置30s再将废水导入下一工序,若为连续进出水模式,则水力停留时间为至少30s。
优选的是,步骤S2中除氧方法选用氮气循环曝气除氧,即在密封的除氧池设置循环曝气泵,将除氧池顶部气体抽至除氧池底部循环曝气。当除氧池出水中溶解氧浓度高于1mg/L时,排空顶部气体加入新的氮气。曝气量0.01~100L/min,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30s。
优选的是,步骤S3中所述紫外强化还原所使用的紫外光源的波长的主要区段为180~400nm。
优选的是,步骤S3中所述紫外强化还原的时间不少于0.5h。根据需要及S1步骤的还原剂加入量决定在S3步骤开始时补充或不补充还原剂。
优选的是,步骤S3中加酸调节pH至小于8,加入的酸为一种或多种混合的无机强酸。如硫酸、盐酸、硝酸、磷酸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没有采用有机酸是为了避免增加额外的COD,而选用强酸则是为了提高调节效率,减少用量、降低成本。
优选的是,S1-S3步骤中所用的设备分别为反应池、除氧池和深度处理池,除氧池安装有密封盖板和循环曝气泵,深度处理池布设有若干紫外灯管,其中紫外灯管的排布间距优选为1~20cm。除氧池废水占除氧池总容积的70%~90%,废水加入量过多则无法避免气体循环时废水进入气路,废水加入量过少则每次补充的氮气量大,不实惠。
深度处理池出水模式为序批式或连续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兵工重庆环境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未经西南兵工重庆环境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51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