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引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35378.6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1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余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英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道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0 | 代理人: | 陈琳 |
地址: | 34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流装置,包括支架以及用于安装引流瓶的安装架,其还包括:升降机构,与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安装架相对所述支架升降;流速测量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流速测量器用于测定所述引流瓶的引流速度;控制器,与所述流速测量器以及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引流速度控制所述升降机构升降所述安装架以调节所述引流瓶的高度。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利用实时测量的引流速度对引流瓶的高度进行调整,可以提高调节的精确度,避免过度引流或引流不足,不需要医护人员时刻记录引流情况,实现自动调节,极大地节省了人力资源。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引流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实现对安装架升降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引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颅脑外引流引流是临床开颅术中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外引流系统,将脑脊液、颅内积血引流到脑外,从而减缓脑组织受压,还能起到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的作用。颅脑持续外引流最重要的是如何控制好不同性状引流液的引流速度,速度过快会导致过度引流并导致颅内出血危及生命,速度过慢则会出现引流不畅,最终由于引流管本身内径细小,极容易引起堵管,最后形成或是进一步加剧颅内感染的发生或无法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有的颅脑外引流系统主要包括引流导管、引流瓶和积液袋。引流导管置入颅内引流出脑脊液或血液至引流瓶,积液袋收集引流瓶流出的引流物。引流瓶位置的高低,可以调控引流速度,引流瓶的高度直接反应了需要控制的颅内压的高低。位置过高可导致引流不畅,位置过低则引流过多易出现低颅压,导致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临床医师将引流瓶用胶带、或挂钩固定于床头上,调节时多凭经验选择目测合适的位置,一般悬挂高度多控制在外耳道上方15-20CM,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没有客观参考依据,这样不仅高度精确性差,也无法准确调节高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可手动调节引流瓶高度的支架,引流瓶安装在支架上可相对支架上下移动,且支架上设置有刻度标尺,方便医护在调节时参照。
目前,虽然市面上出现的可调节支架能够改变引流瓶悬挂的高度,但是这类器械需要医护人员全程专人操作,操作过程严格。引流瓶高度的调节往往基于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医护的经验积累,临床上根据某一时间段内引流量的多少来准确调整引流瓶的高度以达到精准,而这一时间段在临床上因医护人员难以做到时刻记录引流量,通常会以前一24小时的引流总量作为参照,后果会导致发生引流过度或引流不足的问题,而无法提前观测及时调整引流方案。因此,目前的调节方式具有滞后性,并存在不精确的问题,容易导致过度引流或引流不足,具有极大的医疗安全隐患,在医疗机构中涉及颅脑外引流的管理,均被列为重要项目,而且目前临床采用手动调节的解决方案,在医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引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引流瓶高度调节精确度低导致过度引流或引流不足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所提供的引流装置,包括支架以及用于安装引流瓶的安装架,所述引流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流速测量器以及控制器,升降机构,与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安装架相对所述支架升降;流速测量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流速测量器用于测定所述引流瓶的引流速度;控制器,与所述流速测量器以及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引流速度控制所述升降机构升降所述安装架以调节所述引流瓶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流速测量器为滴速测量器,所述滴速测量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与所述引流瓶瓶口相对应的位置,所述滴速测量器用于测量所述引流瓶中引流液的滴速。
进一步地,还包括重量测量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重量测量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与所述引流瓶连接的位置,所述重量测量器用于测量引流液的重量。
进一步地,还包括引流开关,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引流开关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引流开关用于与导入引流液至所述引流瓶的引流导管连接,以开启或关闭引流液的导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英,未经余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53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圆包装盒全自动贴标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减震器弹簧上座自动化压帽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