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销冲孔装置与冲孔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35522.6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2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王斌;雷学明;董国明;金云光;孙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34 | 分类号: | B21D28/34;B21D28/32;B21D43/00;B21D37/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付海萍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孔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轴销冲孔装置,该轴销冲孔装置包括基座、第一凸模组件、第二凸模组件、驱动装置和限位装置,所述第一凸模组件、第二凸模组件、驱动装置和限位装置固定安装在基座顶面上,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第一凸模组件和第二凸模组件连接,所述限位装置用于将制件限位在第一凸模组件与第二凸模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凸模组件包括第一冲头,所述第二凸模组件包括第二冲头,所述第一冲头与第二冲头相对设置。本发明轴销冲孔装置可以提高同轴度轴孔的相对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工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销冲孔装置与冲孔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加油口盖的安装板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同轴度轴孔之间的相对精度,现有的加油口盖安装板的制备工艺一般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将板料落料冲孔,第二步:折弯成型;第三步:翻边成型。现有技术中先统一进行冲孔,然后进行折弯和翻边工作,以至于同轴度轴孔的相对精度无法控制,以至于得到的产品不稳定,最后在装配环节出现产品精度达不到要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轴销冲孔装置与冲孔方法,旨在提高同轴度轴孔的相对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轴销冲孔装置包括基座、第一凸模组件、第二凸模组件、驱动装置和限位装置,所述第一凸模组件、第二凸模组件、驱动装置和限位装置固定安装在基座顶面上,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第一凸模组件和第二凸模组件连接,所述限位装置用于将制件限位在第一凸模组件与第二凸模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凸模组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冲头,所述第二凸模组件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二冲头,所述第一冲头与第二冲头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动元件,所述气动元件一端与外部气源连接,所述气动元件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凸模组件和第二凸模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气动元件包括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一出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二出气管、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进气管、第一出气管、第二进气管与第二出气管一端分别连接外接气源,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一出气管另一端与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与第二出气管另一端与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第一凸模组件背离第二凸模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第二凸模组件背离第一凸模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凸模组件与第二凸模组件在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作用下做相对运动。
优选地,所述气动元件还包括换气阀、气源控制器、第三进气管和第三出气管,所述气源控制器一侧与外接气源连接,所述气源控制器另一侧与第三进气管和第三出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进气管另一端通过换气阀与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连接,所述第三出气管另一端通过换气阀与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和冲压工装,所述冲压工装固定设置在第一凸模组件与第二凸模组件之间,所述冲压工装与制件内凹的底面匹配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冲压工装的顶面上,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的另一端用于贯穿制件上预设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与制件预设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匹配连接。
优选地,所述冲压工装包括第一冲孔凹模和第二冲孔凹模,所述第一冲孔凹模设置在冲压工装近第一冲头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冲孔凹模设置在冲压工装近第二冲头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冲孔凹模与第二冲孔凹模之间设置为同轴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模组件还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固定安装在冲压工装与第一气缸之间,所述第一冲头固定设置在第一滑块一端,所述第一冲头与第一冲孔凹模相匹配,所述第一滑块沿第一冲头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第一滑套内,所述第一滑块另一端与第一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模组件还包括第二滑块和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固定安装在冲压工装与第二气缸之间,所述第二冲头固定设置在第二滑块一端,所述第二冲头与第二冲孔凹模相匹配,所述第二滑块沿第二冲头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套内,所述第二滑块另一端与第二气缸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55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