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泥石微观试样的徐变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36541.0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7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孙仁娟;方晨;管延华;王川;张洪智;马川义;张宏博;刘赫然;李振寰;鲁纬;霍延强;李一帆;黄河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1/28;G01N1/30;G01N1/32;G01N1/38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孙倩文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石 微观 试样 测试 方法 | ||
1.一种水泥石微观试样的徐变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得到待测试件,待测试件包括底板以及垂直分布在底板上的多个水泥石微悬臂梁;
(2)将待测试件侧放,以保证多个水泥石微悬臂梁分布方向为保持水平,并将待测试件固定;
(3)压头压在悬臂梁自由端的端点处;
(4)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对水泥石微悬臂梁进行静载测试,对微悬臂梁的自由端端点施加荷载,加载速率为40-60nm/s,直至微悬臂梁破坏;
(5)获得取得微悬臂梁破坏时的极限破坏荷载和荷载-位移曲线,计算微悬臂梁的弯拉强度ft:
式中,Fmax为微悬臂梁破坏时的极限破坏荷载,d为加载点到断裂点之间的距离,h为微悬臂梁截面的边长,I为微悬臂梁的截面惯性矩;
并根据微悬臂梁的荷载-位移曲线,计算弹性模量E:
式中,L为微悬臂梁的长度,等于加载点至固定端的距离,k为从荷载-位移曲线的线性区域中测得的斜率;
(6)重复步骤(3)~(5)多次,取多次测得的弯拉强度ft和弹性模量E的平均值作为微悬臂梁的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7)采用原位成像系统,校准、标定纳米压痕仪压头与待测试样的位置,保证压头压入的位置恰处在悬臂梁自由端的端点;
(8)对微悬臂梁进行全弹性加载,以2mN/s的加载速率,加载荷载的范围为极限破坏荷载Fmax的10%~80%;
(9)持载600~1600s;
(10)以2mN/s的速率卸载,记录破坏前微悬臂梁自由端的最大位移δel及固定端最大应力ζ,则微悬臂梁顶面或底面的弹性应变εel由下式得出:
(11)同时,纳米压痕仪记录微悬臂梁破坏时梁的自由端挠度δ(t),则微悬臂梁的徐变系数可由下式得出:
则,微悬臂梁在特定时刻t的基本徐变柔量C(t,t0)为:
基本徐变柔量J(t,t0)通过下式计算:
式中,Ec(t0)为微悬臂梁在t0时刻的弹性模量,该值由纳米压痕仪测得,最终的基本徐变柔量取15根微悬臂梁所计算的基本徐变柔量的算术平均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石微观试样的徐变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使用树脂将待测试件粘贴在一载玻片上,并通过真空吸盘将载玻片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石微观试样的徐变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重复步骤(3)~(5)的次数为15次,取15次测得的弯拉强度ft和弹性模量E的平均值作为微悬臂梁的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泥石微观试样的徐变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水泥石通过切割、磨抛后至少能够形成30根微悬臂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泥石微观试样的徐变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切割、磨抛的误差控制在5μm以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石微观试样的徐变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为楔形压头,长度为15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石微观试样的徐变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静载测试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微悬臂梁的极限破坏荷载与弹性模量,该测试阶段的加载方式为位移控制,加载速率为50nm/s。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石微观试样的徐变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徐变测试阶段包含三个加载阶段,分别为全弹性加载阶段、持载阶段和卸载阶段;其中全弹性加载以2mN/s的速率加载至极限破坏荷载的10%~80%,持载阶段保持恒载600s~1600s,最后卸载阶段以2mN/s的加载速率卸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学;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65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胆组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菱形结构可调节泊松比和热膨胀系数的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