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套管开窗系统及开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37154.9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2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于东兵;杨高;张富强;熊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油江汉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9/06 | 分类号: | E21B29/06;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嫚嫚;赵燕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开窗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为一种套管开窗系统及开窗方法,该套管开窗系统包括连续管、造斜器、在套管上进行开窗作业的铣锥、采集造斜器的斜面所在深度数据以及方位数据的第一测量短接、带动造斜器旋转以调整其斜面所在方位的转向器和控制器,转向器、第一测量短接、铣锥以及造斜器由上至下顺序设置于连续管的底端,第一测量短接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检测信号接收端电性连接,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转向器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以根据第一测量短接采集到的数据对转向器的转向进行控制;铣锥与造斜器之间可断开地连接,以使铣锥对套管进行开窗作业。本发明解决了套管开窗作业工序复杂、费时耗力,作业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侧钻定向井领域,进一步的,涉及一种套管开窗系统及开窗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老井侧钻的连续管套管开窗系统及开窗方法。
背景技术
连续管作业机被誉为“万能作业机”,其连续管具有不用接单根、带压快速起下等特点,已经在油田各种工艺作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处于开发中后期,急需老井稳产、关停井复产,侧钻定向井是恢复老井产量的有效手段,每年侧钻井次达到上千口,而其中套管开窗是老井侧钻定向井必须进行的一趟工艺,套管开窗后才可以进行后续工艺作业。
目前,在套管开窗的作业过程中,普遍采用常规管柱(需要接单根)在套管上开一个倒水滴状的窗口或者对套管进行锻铣作业。以套管开窗为例,当前的常规管柱施工工序复杂、工人劳动强度大、耗时长,严重影响老井侧钻的经济性。如套管开窗前,需要将造斜器底座先下放至井筒内的指定深度处,校深后打压坐封;再下入陀螺侧位仪测出造斜器的定位键方位,确定开窗的方位,然后起出陀螺侧位仪;在井场地面上计算出造斜器斜面的方位,调整造斜器与底座配合角度,然后在通过常规管柱接单根下入造斜器,使造斜器插入底座内,完成造斜器方位确定,并确定坐封完好。造斜器在完成坐封与确定方位后,通过采用常规管柱下入铣锥,并沿着造斜器的斜面对套管进行开窗,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下两趟管柱,一趟管柱进行老井套管开窗,另一趟管柱是窗口的修整,工序复杂并且经济性差,仅仅套管开窗就需要耗时2至3天的时间。
针对相关技术中套管开窗作业工序复杂、费时耗力,作业效率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套管开窗系统及开窗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管开窗系统及开窗方法,工序简单,一趟管柱即可完成原来需要多趟管柱才能实现的作业内容,提高作业的集约性,大幅节省了作业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以及辅助设备的动用次数,大大提高了开窗的作业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套管开窗系统,所述套管开窗系统包括连续管、造斜器、在所述套管上进行开窗作业的铣锥、采集所述造斜器的斜面所在深度数据以及方位数据的第一测量短接、带动所述造斜器旋转以调整其斜面所在方位的转向器和控制器,其中:
所述转向器、所述第一测量短接、所述铣锥以及所述造斜器由上至下顺序设置于所述连续管的底端,并随所述连续管下入至所述套管内的预设深度,所述第一测量短接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检测信号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转向器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一测量短接采集到的数据对所述转向器的转向进行控制;所述铣锥与所述造斜器之间可断开地连接,以使所述铣锥对所述套管进行开窗作业。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管开窗系统还包括对所述造斜器进行固定的造斜器底座,所述造斜器底座设置于所述造斜器的底部,且所述造斜器底座在所述套管的环空内形成坐封。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铣锥与所述造斜器之间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铣锥的底部和所述造斜器的顶部可断开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油江汉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油江汉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71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振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次性换药包的存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