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炭黑生产中的干燥脱硝方法及炭黑生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37367.1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2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苏吉春;毕老虎;苏建军;曾建志;薛俊杰;张志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市新星化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53/00;B01D53/56;F23G7/06 |
代理公司: | 沧州市宏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4 | 代理人: | 韩超 |
地址: | 0501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炭黑 生产 中的 干燥 方法 系统 | ||
一种炭黑生产中的干燥脱硝方法及炭黑生产系统,解决炭黑生产中干燥后的烟气进行高效合理脱硝的技术问题,本方法是在主袋滤器收集炭黑粉末及造粒机造粒成型后进行的,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造粒机的余热尾气直接送入干燥机中进行负压干燥;b、对干燥后的尾气进行冷凝脱水处理,除去水蒸气;c、将除去水蒸气的尾气送入燃烧炉中升温处理;d、送入脱硝反应器中进行脱硝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仅在干燥装置中增加抽真空装置实现负压干燥的结构改变外,其余设备均是现有设备,无需对生产系统进行全面改造,这对于已经建厂、需要增加脱硝、脱硫的公司来说,改造成本非常低廉。而且设备通用性好,适合于大部分的炭黑生产厂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炭黑生产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为解决环保问题而在炭黑生产中进行干燥同时还要进行脱硝的方法,同时还涉及与此方法所匹配的炭黑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炭黑的生产过程包括燃料经反应炉反应与热处理后,在主袋滤器中进行过滤收集炭黑并进行造粒生成炭黑颗粒,然后为了节能需求,用主袋滤器以及造粒机的尾气再在干燥室中对炭黑颗粒进行干燥,最终形成成品炭黑。
在以上炭黑的生产方法中,主袋滤器的尾气温度由于没有那么高,因此会先进行一步与空气混合加热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升温达到一定的干燥温度,再进行干燥过程。然而尾气中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再经过升温以及干燥过程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结合着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会形成白色的浓烟,排放不能达标,对环境十分不利。因此目前的炭黑生产虽然达到了一定的节能目的,但是环保要求不能达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居住和生存环境。
为解决此问题,专利申请号为201610003353.6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炭黑生产过程中废气脱硫、脱硝的方法,它采用的方法是对干燥气源即炭黑生产时产生的尾气以及干燥后的废气分别先进行脱水,再进行脱硝、脱硫等一系列处理。这种方法从理论上看似可行,但实际工况中,则存在很多弊端。在两个工序气体出口端分别要建设脱水装置、脱硝反应器和脱硫塔等设备,脱水装置一般需要把温度降下来,将水蒸气变为液体水,而在脱硝时还需要300℃以上的温度,同时脱硫反应会涉及喷淋问题,即使之前将水蒸气脱掉,后面喷淋脱硫时还会引入新的水分。这样一来,在炭黑生产时的尾气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完全起不到作用。再者,在干燥尾气出口增加脱水装置、脱硝反应器,由于脱水会使温度降低,而脱硝反应器又需要一定的温度,因此还需要在脱硝前对烟气进行升温处理,否则脱硝效果则非常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炭黑生产中干燥后的烟气进行高效合理脱硝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炭黑生产中的干燥脱硝方法及炭黑生产系统,通过合理涉及工艺流程,实现既可以节能,又可以达到环保脱硝的目的。
一种炭黑生产中的干燥脱硝方法,本方法是在主袋滤器收集炭黑粉末及造粒机造粒成型后进行的,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造粒机的余热尾气直接送入干燥机中进行负压干燥;
b、对干燥后的尾气进行冷凝脱水处理,除去水蒸气;
c、将除去水蒸气的尾气送入燃烧炉中升温处理;
d、送入脱硝反应器中进行脱硝处理。
所述的步骤a中,干燥机室内压力控制为-1~1.5个大气压,温度控制在100~150℃。
所述的步骤c中,温度升至400~600℃。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根据上述干燥脱硝方法设置的炭黑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反应炉、主袋滤器、造粒机,还包括燃烧炉、干燥机,所述的造粒机的出料口与干燥机的入料口连接,在干燥机气体出口处增设脱水冷凝器,脱水冷凝器出气口连接燃烧炉入口,燃烧炉出口连接脱硝反应器。
所述的系统中还设置有连接在脱硝反应器后端的脱硫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市新星化炭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市新星化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73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