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跨界服务网络的服务缓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37726.3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5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欢;尹建伟;郑邦蓬;庞盛业;张毛林;郭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白静兰;胡红娟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服务 网络 缓存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跨界服务网络的服务缓存方法:将服务交换机节点的缓存空间划分为常驻区、变动区、预回收区和维护索引区;其中,缓存命中频率为:常驻区>变动区>预回收区,维护索引区用于单独存储服务调用路径;服务调用产生时,根据未命中的缓存或命中的缓存的缓存价值替换缓存空间中的缓存内容;服务路由器和对应区域的服务交换机节点共同组成分层缓存模式,当服务交换机节点中的任一节点的缓存空间不足时,同一区域内的服务交换机节点进行协同缓存,通过索引的方式存储到其他服务交换机节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提高跨界服务网络中的缓存利用效率,从而加速服务调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跨界服务集成与计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向跨界服务网络的服务缓存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己经全面到来,其中Web服务是互联网产品研发的重要载体,它的引入提高了工程师的开发效率和产品的迭代周期。Web服务是服务导向架构技术,是一个软件系统,通过标准的Web协议提供服务,隐藏服务实现细节,支持不同机器间的通信,保证跨平台、跨语言、跨协议的应用服务可以互相操作。
越来越多的web服务被企业发布在互联网上,服务开放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趋势,第三方web服务已经渗透进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017年,API通用资源网站Programmable Web宣布网站目录中的API已达5000并预言最终所有公司都将拥有自己的API,其中甚至还包括政府部门。开放服务,实现数据共享,赋价值于数据,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然而现在的企业大多独立开放服务,服务处于孤立状态,这些跨越不同行业、组织、地域、价值链等边界的Web服务,将这些Web服务称为跨界服务,如何将跨界服务进行集成再利用成为课题研究的重大挑战。如公开号为CN109286530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跨界服务网络运行与支撑架构,跨界服务网络定义为四元组(V,E,ρ,f,event)的无向图,其中,V是节点集合,E是无向图边集合,ρ是节点质量评估函数,f是服务与服务交换机节点、服务路由器节点的映射关系,event是事件,服务交换机节点负责将企业服务转化为统一服务风格后,开放到跨界服务网络中;服务路由器节点将服务交换机开放的服务同步到跨界服务网络中,对服务消费者的服务请求进行转发以加速服务消费,为服务标准化和服务组合提供支撑载体;服务超级节点负责服务路由器、服务交换机和消息队列的管理;跨界服务网络中,节点的通讯机制包括服务信息事件广播机制和服务调用路由机制。
在跨界服务网络架构中,服务节点之间通过服务路由机制建立起路由路径而后发起服务调用获取服务资源。随着服务调用数量的增长,节点之间的直接服务调用会对服务节点带来巨大的压力,从而给整个服务网络带来巨大的负担。而节点数量增加导致网络拓扑更加复杂,直接进行服务调用往往会产生返回速度相对缓慢,影响用户服务调用返回的速度。因此需要服务缓存技术,即对服务调用结果进行缓存,在服务调用阶段发生缓存命中时不再占用服务资源,直接通过缓存返回的方式加速服务调用,提高服务调用速度,从而降低跨界服务网络的整体负担,提高用户调用服务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面向跨界服务网络的服务缓存方法,该方法可以提高跨界服务网络中的缓存利用效率,从而加速服务调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面向跨界服务网络的服务缓存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服务交换机节点的缓存空间划分为常驻区、变动区、预回收区和维护索引区;其中,缓存命中频率为:常驻区>变动区>预回收区,维护索引区用于单独存储服务调用路径;
服务调用产生时,根据未命中的缓存或命中的缓存的缓存价值替换缓存空间中的缓存内容;
服务路由器和对应区域的服务交换机节点共同组成分层缓存模式,当服务交换机节点中的任一节点的缓存空间不足时,同一区域内的服务交换机节点进行协同缓存,通过索引的方式存储到其他服务交换机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77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