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杰林码的智能门锁加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37785.0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44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杰林;欧阳斌;肖镭;李增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通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黄广龙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中***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杰林码 智能 门锁 加密 方法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杰林码的智能门锁加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步骤:接收用户端输入的第一密码,将第一密码转换成第一二进制序列,基于杰林码进行编码,得到第一哈希值并存储;接收用户端输入的第二密码,将第二密码转换成第二二进制序列,基于杰林码进行编码,得到第二哈希值;若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相同,向智能门锁发送开锁指令,开锁指令用于使智能门锁执行开锁操作;若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不相同,向用户端发送开锁失败信息。本发明对智能门锁的初始密码进行杰林码加密,可以选择设定不同长度的数字指纹长度,而不同长度的数字指纹长度经过杰林码编码后输出的哈希值长度会不同,这就增加了暴力破解的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门锁加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杰林码的智能门锁加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电子密码锁领域的核心的技术体现于:密码管理,密码校验,密码加密,密码储存等方面,实际是集中于用户对密码的设定或者输入完成开门的一系列操作。
而与之相关的最主要的技术,就是单向散列函数(也称哈希算法)。其作用是将一串明文(在智能门锁中指的是用户设定的密码或者输入的密码),进行不可逆的转换操作,生成一串固定长度的密文(也叫哈希值)。不同明文加密后生成的密文也完全不同,而且密文理论上是不能逆推得到明文,因此哈希算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密码加密算法之一。
一旦明文加密后变成了密文,只有知道明文的人,使用相同的明文和相同的哈希算法,才能得到相同的密文,因此密文可以作为一个验证依据,这个过程,就称为密码校验,其实质是两次哈希值的比较,如果相同,则证明输入的密码即为设定的密码,智能门锁才会开门;如果两个哈希值不同,则代表输入的密码和设定的密码不相同,开门的指令就不会被发出。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门锁的单向散列函数部分,多为使用多个哈希算法进行排列,对明文进行多次单向散列计算,从而得出一串哈希值。常见的哈希算法有MD5和SHA算法,但目前市面上的所有哈希算法的输出长度都是对应固定的,如SM3的输出为32字节,MD5的输出为16字节或32字节等;而且输出的哈希值固定,即无论任何条件下,同一个算法同一个输入密码,会得到相同的哈希值输出。例如,任何情况下给MD5-32算法输入123456,其输出结果是固定的,都为e10adc3949ba59abbe56e057f20f883e。此情况下,被暴力破解的可能性极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杰林码的智能门锁加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降低智能门锁被暴力破解的风险。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杰林码的智能门锁加密方法,用于智能门锁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S100、接收用户端输入的第一密码,将所述第一密码转换成第一二进制序列,基于杰林码对所述第一二进制序列进行编码,得到第一哈希值并存储:
S101、随机生成一个正整数Len作为预设的数字指纹长度并存储,设定正实数其中H(X1)表示所述第一二进制序列的归一化信息熵,n1表示所述第一二进制序列的序列长度;
S102、按照编码公式Ri=Ri-1r1p(x)和Li=Li-1+Ri-1F(x-1,r1)对所述第一二进制序列中的第i位符号x进行编码,将编码完成后的作为所述第一哈希值并存储;其中R0=1,L0=0,p(x)表示x的归一化概率,F(x-1,r1)表示x-1的非归一化分布函数;
S200、接收所述用户端输入的第二密码,将所述第二密码转换成第二二进制序列,基于杰林码对所述第二二进制序列进行编码,得到第二哈希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通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信通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77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