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的主动换相型电流源换流器基频控制策略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39858.X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2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赵成勇;夏嘉航;郭小江;王晨欣;郭春义;孙栩;赵瑞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H02M7/538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高压 直流 输电 主动 换相型 电流 换流 基频 控制 策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动换相型电流源换流器(Current Source Converter,CSC)用于HVDC的基频控制策略,包括基频独立控制策略和基频协调控制策略。基频独立控制策略控制量为直流电流或直流电压,其测量值与参考值经过PI环节和限幅环节后得到触发角,用于生成触发脉冲。基频协调控制策略将两端换流站分为主站和子站,通过协调控制可以实现主站有功无功解耦控制,其控制输入量为有功和无功功率,经外环功率控制器和内环电流控制器后,分别得到主站触发角和子站直流电流参考值。相较于采用中高频脉冲宽度调制的CSC,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直流电压波动,降低开关损耗,并增大有功和无功的运行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换相型电流源换流器用于HVDC的基频控制策略。
背景技术
由于能源与用电负荷的空间分布不平衡,高压直流输电被广泛用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目前工程中应用的HVDC换流器有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commutated Converter,LCC)和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两种。LCC具有建设成本低、运行损耗低等优点,但由于采用的器件为晶闸管,存在换相失败的风险;其次,LCC还需要大量的滤波器和无功补偿设备,占地面积巨大;另外,LCC还不能对无源系统供电。这些问题使得LCC的应用受到局限。VSC采用了全控开关器件,在运行性能上得到大幅提升,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直流侧故障难以清除,大量电容器件使得换流器的体积庞大,成本造价较高等等。
基于全控型器件的主动换相型电流源换流器(Current Source Converter,CSC)结合了LCC 和VSC的优点,无换相失败问题,无需占地面积很大的无功补偿设备和储能电容,仅需较小的交流滤波电容和滤波电感,造价低、占地少,还可向无源系统供电,因此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CSC广泛采用的控制策略为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然而 PWM-CSC应用于HVDC存在很多问题。例如,CSC的直流电压波动剧烈,且谐波复杂,难以完全滤除,无法达到远距离直流输电的要求;另外,PWM-CSC的开关频率较高,不仅损耗大,还给串联器件的均压带来困难;而且由于PWM调制比的限制,交流系统有功和无功的运行范围较小。因此应用于HVDC的CSC控制策略亟需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PWM-CSC用于HVDC的直流电压波动大、开关损耗高、有功无功运行范围小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CSC的基频控制方法,包括基频独立控制和基频协调控制。其特征在于,CSC不再使用PWM调制,而是采用基频调制,每个开关在一个周期内仅开通和关断一次,等间隔触发各桥臂开关器件,且在开关器件导通120°电角度后将其主动关断。
本发明控制策略适用的主站换流器拓扑为n个6脉动CSC级联的CSC,n≥1。此处以n=2为例进行说明,即以12脉动CSC为例进行说明。12脉动CSC由两台6脉动换流器在直流侧串联、交流侧并联而成,分别为高阀组CSC1和低阀组CSC2;高低阀组的各个桥臂由多个串联的全控开关器件组成,可以是逆阻型IGBT/IGCT,也可以是逆导型IGBT/IGCT与二极管串联;CSC1桥臂交流出口侧并联了星形连接的三相电容C1,再经串联的三相电抗器L1与星星连接的变压器T1相连,接入交流电网;CSC2桥臂交流出口侧并联了星形连接的三相电容C2,再经三相电抗器L2与星角连接的变压器T2相连,接入交流电网。
由于基频调制降低了控制的自由度,基频独立控制只能对单个电气量进行控制,如直流电压、直流电流,而无法对PQ进行解耦控制。
整流侧直流电压Udc1可由下式得到:
同理可得,逆变侧直流电压Udc2为:
直流电流Idc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98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