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厂含内毒素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40693.8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9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殷立峰;代云容;张圆正;刘双;段存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6 | 分类号: | C02F11/06;C02F11/121;C02F11/00;C02F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内毒素 污泥 无害化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的处理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泥无害化处理方法,首先将含水污泥与菱镁矿粉充分混合,加入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将其充分曝气后导入带UV‑C紫外灯的反应器内连续消解,最后对得到的洁净泥进行脱水、干燥。本发明的污泥无害化处理方法,工艺简单、成本可控、无害化处理彻底,有利于最后得到洁净泥粉的开发应用,所得泥粉可用于制造水泥、砖瓦、肥料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染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厂含内毒素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污水处理总量大约2亿吨/天,粗算产生湿污泥量约为20万吨/天,产量巨大。由于水处理行业内长期存在重水轻泥的现象,导致我国每年产生的大量污泥中,约3000万吨没有得到妥善安置,这些污泥多来自生化水处理过程中的生物污泥,潜在地带有大量的内毒素等生物污染物,据文献报道,长期接触生化污泥或泥水混合物的工人具有较高的内毒素暴露风险,污泥的不当排放也给污水处理厂的稳定安全运行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因此,含内毒素生化污泥的处置成为制约污水处理厂良性发展的重要瓶颈。
目前污泥处置多采用填埋和焚烧两种方法。根据2020年污泥无害化处置6449万吨的估算,2020年每个污水处理厂平均需要15657吨污泥。按污泥焚烧处置成本300元/吨计算,每个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年成本将达470万元,导致广大污水处理厂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污泥厌氧消化法是一种较为经济的污泥无害化技术,即将污泥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最终生成以甲烷为主的沼气,污泥经过厌氧消化后可达到减量化、稳定化的目的,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广泛。但是该工艺存在对设备要求高、消化后的污泥含水率较高。
好氧消化污泥好氧消化是指在不投加底物的条件下,对污泥进行较长时间的曝气,使污泥中微生物进行自身氧化,可生物降解部分被氧化去除的方法。其优点是污泥消化程度高,剩余消化污泥量少,运行管理简单;缺点是不能回收沼气,运行费用高,运行稳定程度受温度影响大。由于能源费用迅速上涨及该工艺对病原菌的去除效果不如厌氧消化法,故其应用较少。
热喷处理是将脱水污泥置于压力罐内通入蒸汽、保持短时高温、高压,然后瞬时全部放压的处理技术。利用该技术处理污泥,可缩短处理时间,提高无害化程度,还可能提高污泥养分的供应能力。但热喷处理往往需要由特殊装置及其特有工艺来完成,在生产中并未形成规模化。
综上,虽然已发展了多种污泥处理处置的方法,但大部分存在高成本、二次污染等问题,使得能真正用于污泥处理处置的方法很少。因此,寻找新的、可有效控制污泥处理处置方法仍然是污泥处理处置领域最热门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可控、无害化处理彻底的污泥无害化处理手段,目标在于可以得到洁净泥粉的开发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污水处理厂含内毒素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菱镁矿的粉碎处理,收集粗菱镁矿砂,先以腭式粉碎机破碎成粒度在30mm以下的颗粒,再以对辊粉碎机进一步破碎成2mm以下的小颗粒,获得粉末状菱镁矿砂;
步骤2,含水污泥的收集,收集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含水率在80%以上的污泥,将其置于泥水调节池内;
步骤3,催化剂的投加,在泥水调节池内加入相当于泥水混合物质量2%的菱镁矿砂,以框式搅拌机控制转速5转/min,连续搅拌2h;
步骤4,氧化剂的投加,缓慢加入相当于泥水混合物体积0.5%的质量浓度为15%的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水溶液,控制框式搅拌机控制转速20转/min,连续搅拌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06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