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母竹的扩繁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40702.3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8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谭宏超;谭汝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御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硕睿铭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94 | 代理人: | 熊军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母竹 繁育 方法 | ||
1.一种小母竹的扩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母竹原料:选取优质的竹丛中的小母竹;
S2、扩繁育苗准备:将选取好的优质的小母竹以间隔式排布放置在竹类圃地上实施移栽;
S3、母竹原料浇筑:将移栽好的小母竹周围残留的杂物实施去除,同时移除周围杂草,并铺设优质圃地作为竹类圃地上层培养地层,随后向每个小母竹根部浇筑肥料;
S4、母竹培养:每隔12小时向小母竹根茎处浇筑肥料,并且浇筑两次水分,两次浇筑的水分时间位于浇筑肥料时间的相邻时间段;
S5、分离新生母竹:将培育成型的小母竹周围新生的母竹同原生母竹实施分隔提取,所述分隔提取具体是通过夹具压迫夹紧新生小母竹一侧的原生母竹,使得原生母竹发生物理形变后的原生母竹的营养物无法输送到新生小母竹内时,借助刀具将原生母竹与新生小母竹实施分离,并将提取后的新生小母竹再次种植在相邻两个原生母竹的中间位置,填埋新的竹类圃地,此时新生小母竹覆盖有三层竹类圃地;
S6、新生母竹培育:每隔8小时向新生小母竹与原生母竹外围的圃地上浇筑肥料与水,且每次浇筑的肥料与水的分量比为3∶2;
S7、母竹连体培育:将新生小母竹的根茎与原生母竹的根茎实施缠绕,并借助捆绑机构将根茎实施定位,增加浇筑肥料与水分的分量同时缩短浇筑肥料的时间,待新生小母竹的根茎与原生母竹的根茎融合成长后,将成熟的融合根茎着重培育,并使得新生的根茎的小母竹再次实施步骤S5到步骤S7循环培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母竹的扩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的所述竹类圃地为靠近水源处的圃地,且圃地具体由壤土构成,壤土内播撒有三分之一的细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母竹的扩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的所述肥料具体包括动物的粪尿与复合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母竹的扩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的所述水分具体为泉水和地下水混合构成,且泉水与地下水的混合比例为1∶1,泉水与地下水的温度均为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母竹的扩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的所述肥料与水是通过反应釜实施混合,且肥料与水的混合比例为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母竹的扩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中的所述捆绑机构具体为生物质绳体,且增加浇筑肥料与水分的分量具体为增加肥料与水分的量为步骤S6中的肥料与水分的量的1.5倍,且缩短浇筑肥料的时间具体为每隔6小时浇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母竹的扩繁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生小母竹外围套接有育苗袋,且育苗袋培育时间为45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御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御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07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