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泡杆植物全周期给水管理系统的主干喷淋装置及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40993.6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3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翁清滨;翁清杰;林历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碧水蓝山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9/24;A01C23/04;A01G13/02;B05B15/20;B05B15/40;B05B15/50;E03B3/02 |
代理公司: | 南昌合达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2 | 代理人: | 李旦 |
地址: | 363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周期 给水 管理 系统 主干 喷淋 装置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杆植物全周期给水管理系统的主干喷淋装置及设计方法,涉及植物给水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外表面分别安装有观察窗和操作台,装置主体的顶部两侧均贯穿有进料口。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滑槽、粗滤网、精滤网、气缸、活塞杆和固定块,固定块可使得抽水管固定在位置上,不会移动,之后在水和肥料分别通过进料口进入装置内部后,肥料会先被聚集在粗滤网上,而气缸运行活塞杆可推动粗滤网和精滤网沿着滑槽上下震荡,从而让肥料与水混合更加均匀,且肥料经过水溶解后可穿过粗滤网掉落至精滤网上,之后再次完全溶解,即可被精滤网下方的抽水管将水肥抽离,从而使得水肥抽离喷淋更加安全,不会造成堵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给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泡杆植物全周期给水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的主干喷淋装置及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植物可以分为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据估计现存大约有450 000个物种,绿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经由光合作用从太阳光中得到的,温度、湿度、光线、淡水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被子植物共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绿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借助光能及叶绿素,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产生葡萄糖等有机物,供植物体利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浇灌、喷淋、施肥和除虫等步骤,在农业科学迅速发展、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高标准、高精度的施水施肥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在开放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肥料和农作物三者之间构成极为复杂的关系,施进土壤的肥料会受到土壤的物理(透气性、保水性等)、化学(酸碱度、离子浓度等)和生物(微生物及低等动物等)性状的影响,反过来肥料又会对土壤的这些性状产生影响,这种综合的影响作用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及收获时的产量,所以施水施肥应作为重要的农业措施以调控土壤的各种性状,为农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便促进其生长发育、起到增产的作用。
现有的喷淋装置,在安装于温室大棚内后,当需要将肥料与水混合浇灌植物时,则需要让肥料在装置内与水混合,而当肥料出现残余时,后续将水肥抽离并喷淋后,则容易造成喷淋管上的喷料头出现堵塞,进行影响对植物的喷淋效果,同时现有的植物全周期给水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中,大都采用河水或者自然水浇灌喷淋,该方式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不够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喷淋装置水肥混合出现残留会影响喷淋效果并容易造成喷淋头堵塞和植物全周期给水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不够环保的问题,提供一种泡杆植物全周期给水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的主干喷淋装置及设计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泡杆植物全周期给水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耕地预处理,先在耕地内搭设温室大棚,之后在耕地表面铺设环保地膜,以待后续植物种植使用;
步骤2、给水设施建设,先在温室大棚四周开设蓄水沟渠,之后在蓄水沟渠四周上架设集水斗,并通过导水管输送至蓄水沟渠中,且蓄水沟渠设计闭合状,高度存在变化,并可采用水泵时水流动,形成活水,以避免水质变味发臭,之后可在耕地内埋设灌溉管路,该管路水源端可与蓄水沟渠连接,以待后续植物种植使用;
步骤3、防护设施建设,先在温室大棚内土壤附近设置土壤PH值传感器,可在温室大棚内壁设置温度传感器,可在温室大棚顶上设置光照强度传感器,可在温室大棚内设置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且可在温室大棚内分别设置给水泵、喷淋装置、二氧化碳发生器、遮光设备和照明设备;
步骤4、远程自主控制处理,先可在温室大棚内设置控制箱,该控制箱可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时间继电器、蜂鸣器和信号收发模块,且数据接收模块可分别与土壤PH值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相连接,信号收发模块与远程控制终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碧水蓝山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碧水蓝山环境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09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