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丸可循环式滚筒抛丸机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41033.1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12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丛家慧;高嘉元;王磊;沈振鑫;李东侠;王桂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C3/00 | 分类号: | B24C3/00;B24C5/06;B24C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尚云飞 |
地址: | 110136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丸 循环 滚筒 抛丸 及其 使用方法 | ||
一种弹丸可循环式滚筒抛丸机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抛丸机技术领域。所述弹丸可循环式滚筒抛丸机包括底座、放料回料管道、螺旋提升装置、抛丸器、弹丸回料装置、外部滚筒和内部滚筒,放料回料管道的出料口与螺旋提升装置的进料口相连,螺旋提升装置的出料口与抛丸器的入口相连,抛丸器的出口与内部滚筒相连,内部滚筒与外部滚筒固连,内部滚筒设置有若干个网孔,外部滚筒与弹丸回料装置相连,弹丸回料装置下方的出料口与放料回料管道的回料口相连。所述弹丸可循环式滚筒抛丸机及其使用方法实现了弹丸循环击打工件,提高了弹丸击打效果,实现了工件与弹丸以及碎屑的自动分离以及废料的收集和存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抛丸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弹丸可循环式滚筒抛丸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抛丸机清理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抛丸器将一种或多种沙料抛出,打击铸件,去除铁锈等附着物或者强化铸件表面的设备,同时获得指定要求的铸件表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技术也得到了深层次的进步,抛丸机在机械生产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对抛丸机的各方面性能进行改进和创新尤为必要。
目前,抛丸机有履带式、滚筒式和吊钩式等类型,中小型企业应用比较普遍的类型是滚筒式抛丸机。该抛丸机在使用过程中的抛丸量很难掌控,对工件的持续击打效果比较差,弹丸的利用效率低,进而导致对工件的抛丸效率降低。因此,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弹丸可循环式滚筒抛丸机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加工过程中弹丸对工件的击打效果不足以及弹丸与废料分离过程复杂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丸可循环式滚筒抛丸机及其使用方法,其实现了弹丸循环击打工件,提高了弹丸击打效果,实现了工件与弹丸以及碎屑的自动分离以及废料的收集和存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弹丸可循环式滚筒抛丸机,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方的放料回料管道、螺旋提升装置、抛丸器、弹丸回料装置、外部滚筒和内部滚筒;
所述放料回料管道的出料口与螺旋提升装置下部的进料口相连,所述螺旋提升装置上部的出料口与抛丸器的入口相连,所述抛丸器的出口通过矩形弹丸通道与内部滚筒相连,所述内部滚筒与套设其外部的外部滚筒固连,所述内部滚筒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滚筒连通的若干个网孔,所述外部滚筒与弹丸回料装置相连,所述弹丸回料装置下方的出料口与放料回料管道的回料口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放料回料管道包括放料管道、回料管道和废渣抽屉,所述放料管道与回料管道共同呈Y型结构并共用一个出料口,所述放料管道与回料管道均倾斜设置;所述回料管道位于弹丸回料装置的正下方并与弹丸回料装置的出料口通过回料口相连,所述回料管道设置有若干个过滤孔;所述废渣抽屉位于回料管道过滤孔的下方,用于收集废料。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提升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弹丸碗型槽副、保护壳和出料盒;所述弹丸碗型槽副固设于底座上方,弹丸碗型槽副与保护壳的下部通过保护套相连,所述弹丸碗型槽副的进口与放料回料管道的出料口相连;所述保护壳的顶部固连有出料盒,所述保护壳的内部设置有内螺旋装置,所述内螺旋装置包括螺旋轴和套设在螺旋轴外部的螺旋翼,所述螺旋轴的底端与提升电机相连,所述螺旋轴的顶端与出料盒的顶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出料盒的下部设置有出料漏斗。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提升装置的螺旋翼外侧直径、内螺旋装置的极限转速、螺旋翼的螺距、保护壳内径、螺旋轴直径和提升电机功率按照如下方式进行设计:
(1)设定弹丸循环滚筒式抛丸机每小时的输送量H和Q:
Q=Hg
式中,H为抛丸机每小时的输送质量(吨/时);Q为抛丸机每小时的输送重量(牛/时); g为重力加速度;
(2)计算螺旋翼的螺旋翼外侧直径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未经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10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