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微孔微生物固载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1048.8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9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元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1/06 | 分类号: | B01J31/06;B01J32/00;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联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30 | 代理人: | 谷金颖 |
地址: | 214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微孔 微生物 材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微孔微生物固载材料,该微生物固载材料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组成:78‑90份石墨烯材料、56‑85份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2‑13份多孔粉料、0.02‑0.8份橡胶助剂、2‑5份氮化硼纳米片、1.5‑15份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0.8‑3份纳米二氧化钛涂覆材料、12‑63份液态丙酮;本发明一种纳米微孔微生物固载材料,该固载材料可将纳米微孔微生物固载结合,便于纳米微孔微生物的再生和循环使用,使产物的分离操作更加方便,为大规模连续生产提供可能,提高纳米微孔微生物的稳定性,减少废料排放,对环境有利,使之成为纳米微孔微生物的固载化载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载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纳米微孔微生物固载材料。
背景技术
固载化催化剂所采用的载体一般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无机氧化物.无机氧化物,如SiO2、Al2O3、MCM-41、MCM-48等,在机械强度、热和化学稳定性及来源上均明显优于高分子载体.因而在无机载体上固载化,是一个很有实用意义的重要方向;
而纳米微生物,是大小单位以纳米为长度单位来衡量它本身大小的微生物;
而目前缺乏纳米微孔微生物固载材料,无法提高纳米微孔微生物的稳定性,为了减少废料排放,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纳米微孔微生物固载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微孔微生物固载材料,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纳米微孔微生物固载材料,该微生物固载材料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组成:78-90份石墨烯材料、56-85份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2-13份多孔粉料、0.02-0.8份橡胶助剂、2-5份氮化硼纳米片、1.5-15份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0.8-3份纳米二氧化钛涂覆材料、12-63份液态丙酮。
优选的,该微生物固载材料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组成:78份石墨烯材料、56份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2份多孔粉料、0.02份橡胶助剂、2份氮化硼纳米片、1.5份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0.8份纳米二氧化钛涂覆材料、12份液态丙酮。
优选的,该微生物固载材料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组成:82份石墨烯材料、70份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6份多孔粉料、0.5份橡胶助剂、3.5份氮化硼纳米片、8份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2.3份纳米二氧化钛涂覆材料、50份液态丙酮。
该纳米微孔微生物固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石墨烯材料加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中进行溶胀,溶胀后将溶剂A滤出,得到溶胀后的石墨烯材料;
S2:将多孔粉料、橡胶助剂氮化硼纳米片、液态丙酮、纳米二氧化钛涂覆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超声分散于溶剂B中,然后加入S1溶胀后的石墨烯材料搅拌均匀;
S3:将S2搅拌均匀的混合材料加热升温至40-180℃,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
S4:将S3冷却后的产物进行充分洗涤,洗涤后进行真空干燥,干燥后得到纳米微孔微生物固载材料。
优选的,溶胀时间为18-60h。
优选的,S3中混合搅拌时,搅拌的温度控制在45-55℃之间最佳。
优选的,石墨烯材料与溶剂A的质量体积比为1:1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纳米微孔微生物固载材料,该固载材料可将纳米微孔微生物固载结合,便于纳米微孔微生物的再生和循环使用,使产物的分离操作更加方便,为大规模连续生产提供可能,提高纳米微孔微生物的稳定性,减少废料排放,对环境有利,使之成为纳米微孔微生物的固载化载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元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元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10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