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液混合射流洗涤式废气净化处理系统及净化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1127.9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9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崔小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小勤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F3/04;B01F5/02;B01F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射流 洗涤 废气 净化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气液混合射流洗涤式废气净化处理系统及净化处理方法,包括吸收液循环塔、洗涤净化容器、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进气管、射流球壳、自旋气液均布器、空心喷液环和液体冲击壳;射流球壳位于洗涤净化容器的中心,自旋气液均布器位于射流球壳的内部中心,空心喷液环与射流球壳同心设置,两个液体冲击壳呈开口相对姿态对称设置于空心喷液环两侧,射流球壳位于两个液体冲击壳之间。本发明提供的气液混合射流洗涤式废气净化处理系统及净化处理方法,能够使吸收液与废气充分混合接触,达到高效净化处理废气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气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混合射流洗涤式废气净化处理系统及净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湿式净化处理废气的设备具有以下不足:
一、吸收液采用喷淋方式与废气接触,吸收液与废气的冲击接触力较小,导致混合接触不够充分;
二、吸收液接触覆盖废气的次数以及覆盖范围有效,需要将废气循环导入净化设备中进行多次洗涤吸收,净化处理效率偏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的气液混合射流洗涤式废气净化处理系统及净化处理方法,能够使吸收液与废气充分混合接触,达到高效净化处理废气的目的。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气液混合射流洗涤式废气净化处理系统,包括吸收液循环塔、洗涤净化容器、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液管及第二进液管均连接吸收液循环塔且两者各自的出液端均伸入洗涤净化容器内,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伸入洗涤净化容器内,所述洗涤净化容器导通内底部具有连接吸收液循环塔的出液管,所述洗涤净化容器导通内顶部连接有出气管;
还包括设置于洗涤净化容器内的射流球壳、自旋气液均布器、空心喷液环和液体冲击壳;所述射流球壳位于洗涤净化容器的中心,所述自旋气液均布器位于射流球壳的内部中心,所述空心喷液环呈竖向姿态间距套设于射流球壳的外部,且空心喷液环与射流球壳同心设置,所述液体冲击壳为两个,两个所述液体冲击壳呈开口相对姿态对称设置于空心喷液环两侧,所述射流球壳位于两个液体冲击壳之间;
所述第一进液管与进气管同中轴线设置,所述第一进液管横向贯穿洗涤净化容器的侧面伸入射流球壳内使其出液端与自旋气液均布器的进液口对接,所述进气管横向贯穿洗涤净化容器的另一侧面伸入射流球壳内使其出气端与自旋气液均布器的进气口对接;吸收液循环塔内的吸收液通过第一进液管导入自旋气液均布器内,废气通过进气管导入自旋气液均布器内,所述自旋气液均布器将吸收液与废气均布于射流球壳内并进行混合;
所述射流球壳表面均匀密布喷射孔,射流球壳内的吸收液与废气共同从各喷射孔喷出形成气液混合射流;
两个所述液体冲击壳结构相同并分别固连于第一进液管与进气管上,所述液体冲击壳从第一进液管外侧面或进气管外侧面起向外呈圆弧形弯折延伸,且液体冲击壳的弯折方向朝向射流球壳;所述第二进液管的出液端与空心喷液环导通,吸收液循环塔内的吸收液通过第二进液管导入空心喷液环内;所述空心喷液环上呈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直流喷头,若干所述直流喷头分为位于空心喷液环内圈且喷射方向朝向射流球壳表面的部分和位于空心喷液环侧面且喷射方向朝向液体冲击壳开口端内侧的部分,喷射在射流球壳表面的吸收液柱沿着射流球壳表面扩散,喷射在液体冲击壳开口端内侧的吸收液柱沿着液体冲击壳的内圆弧形面扩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液管上安装有对其内导流的吸收液进行增压的第一液体增压装置,所述第二进液管上安装有对其内导流的吸收液进行增压的第二液体增压装置,所述进气管上安装有对其内导流的废气进行增压的气体增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小勤,未经崔小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11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微孔微生物固载材料
- 下一篇:运动轨迹获取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