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洞口浅埋偏压段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1383.8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6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曾开华;骆禹锦;徐斌;戴红涛;田海;陶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5;E21D9/14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6 | 代理人: | 韩晓娟 |
地址: | 330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洞口 偏压 空间 联合 支护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洞口浅埋偏压段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包括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1)的内部设有隧道口(21),所述山体(1)的外侧壁插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外固定柱(2),所述山体(1)中设有与外固定柱(2)对应的卡槽,多个所述外固定柱(2)围绕在山体(1)的周围,所述外固定柱(2)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安装套(3),相邻两个安装套(3)之间通过连接杆(4)连接,所述安装套(3)和连接杆(4)将多个外固定柱(2)连接在一起并组合成外支护结构,所述隧道口(21)的内侧壁地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竖直设置的内支撑侧板(6),两个左右相对的内支撑侧板(6)为一组,所述内支撑侧板(6)的顶部设有插入槽(11),所述一组内支撑侧板(6)的顶部卡接有弧形支撑板(5),所述弧形支撑板(5)的顶部贴合在隧道口(21)内侧壁的顶部,所述弧形支撑板(5)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多个安装螺栓(7),所述弧形支撑板(5)的侧面设有连接槽(12),所述插入槽(11)和连接槽(12)互相卡接的位置螺纹连接有稳定螺栓(8),所述隧道口(21)的内侧壁设有多个与稳定螺栓(8)对应的限位槽(13),所述稳定螺栓(8)的端部螺纹延伸至限位槽(13)中,所述稳定螺栓(8)上设有卡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洞口浅埋偏压段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弧形支撑板(5)和内支撑侧板(6)的中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传动块(18),多个所述传动块(18)的侧面设有同一个传动杆(19),所述传动杆(19)和传动块(18)的侧面通过连接螺栓(20)螺纹连接,所述内支撑侧板(6)上的传动块(18)、传动杆(19)、连接螺栓(20)和弧形支撑板(5)上的传动块(18)、传动杆(19)、连接螺栓(20)共同组成内支护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洞口浅埋偏压段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稳定螺栓(8)上的两个安装槽(15),所述限位槽(13)包括外槽和内槽,所述外槽与稳定螺栓(8)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槽(15)的侧面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限位板(14),所述安装槽(15)的内侧壁设有弹簧槽(17),所述弹簧槽(17)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杆(16),所述弹簧杆(16)远离弹簧槽(17)的一端与限位板(1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14)的端部抵触在内槽的内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洞口浅埋偏压段空间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板(1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绳(9),两个所述连接绳(9)合并在一起并穿过稳定螺栓(8)延伸至稳定螺栓(8)的外部,所述稳定螺栓(8)中设有与连接绳(9)对应的绳槽,所述连接绳(9)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拉环(10)。
5.一种洞口浅埋偏压段空间联合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打好的暗洞浅埋偏压段外部竖直安装多个外固定柱(2),包括先对山体(1)进行预留打孔,然后将外固定柱(2)对应插入到山体(1)中,接着在每个外固定柱(2)的外侧壁固定套上安装套(3),然后将两个相邻的安装套(3)之间通过连接杆(4)稳定在一起,使外固定柱(2)、安装套(3)、连接杆(4)连接在一起并组合成外支护结构;
S2、先将弧形支撑板(5)上的与安装螺栓(7)对应的预留孔和连接槽(12)打好,然后对隧道口(21)内侧壁与安装螺栓(7)对应的预留孔和限位槽(13)打好,接着在内支撑侧板(6)的顶部打上插入槽(11),先将弧形支撑板(5)安装在山体(1)的顶部,通过多个安装螺栓(7)拧在弧形支撑板(5)上并延伸至山体(1)中对弧形支撑板(5)的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将弧形支撑板(5)的两端插在内支撑侧板(6)上,使内支撑侧板(6)安装在地面上;
S3、将稳定螺栓(8)螺纹在弧形支撑板(5)和内支撑侧板(6)直到限位槽(13)中,在此过程中,处于收缩在安装槽(15)内部的限位板(14)在外槽中移动,直到稳定螺栓(8)移动到内槽中,此时压缩的弹簧杆(16)带动限位板(14)弹出,弹出的限位板(14)端部抵住在内槽的内侧壁上,完成弧形支撑板(5)和内支撑侧板(6)之间连接的同时还完成了弧形支撑板(5)和内支撑侧板(6)整体连接在山体(1)的侧壁,同理多个稳定螺栓(8)安装在内支撑侧板(6)的侧面,使内支撑侧板(6)更加稳定的安装在隧道口(21)内侧壁中;
S4、在弧形支撑板(5)和内支撑侧板(6)上分别固定套接了传动块(18),拧动连接螺栓(20),使连接螺栓(20)经过传动杆(19)和传动块(18),使多个传动块(18)之间通过传动杆(19)稳定连接在一起,此时多个内支撑侧板(6)之间和多个弧形支撑板(5)之间均形成一个整体,配合内支撑侧板(6)和弧形支撑板(5)的连接,内支撑侧板(6)上的传动块(18)、传动杆(19)、连接螺栓(20)和弧形支撑板(5)上的传动块(18)、传动杆(19)、连接螺栓(20)共同组成内支护结构;
S5、可通过拉动拉环(10)带动连接绳(9)移动,移动的连接绳(9)带动对应的限位板(14)收缩,可将此时处于支撑状态的限位板(14)收缩,便与后续稳定螺栓(8)整体从限位槽(13)中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未经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138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