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石油成分数据分析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1430.9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9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臧克一;范海亮;段策;杨鸿;任本兵;荣元帅;万丽娟;符奇;汤夏岚;张正红;梁力文;黄海平;曹献平;袁浩;薛衡;张艺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F16/906;G06F16/2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高俊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石油 成分 数据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石油成分数据分析的方法及系统,对从实时石油样本数据中以预定字节选取的成分类别进行检测,得到检测区域与准确度;根据所述检测区域对与所述准确度对所述成分类别进行识别,得到石油数据识别结果;对所述石油数据识别结果中的石油样本数据进行百分比计算,得到所述石油样本数据对应的石油中的物质含量百分比,将所述石油中的物质含量百分比与所述石油数据识别结果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并根据所述匹配结果确定实时石油样本数据检测列表。因此,能够实时检测石油中的成分,及时的了解到石油的成分占比,有效的提高了后续提炼工作的进度,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成分分析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石油成分数据分析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习惯上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别占83~87%和11~14%;还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比重0.78~0.97,分子量280~300,凝固点-50~24℃。原油经炼制加工可以获得各种燃料油、溶剂油、润滑油、润滑脂、石蜡、沥青以及液化气、芳烃等产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原料和化工产品。
对上述成分的检测需要带入实验室中进行详细的检测,检测周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对时间消耗巨大,所以我们继续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上述背景技术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石油成分数据分析的方法及系统,解决实时检测石油成分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石油成分数据分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从实时石油样本数据中以预定字节选取的成分类别进行检测,得到检测区域与准确度;
根据所述检测区域对与所述准确度对所述成分类别进行识别,得到石油数据识别结果;
对所述石油数据识别结果中的石油样本数据进行百分比计算,得到所述石油样本数据对应的石油中的物质含量百分比,将所述石油中的物质含量百分比与所述石油数据识别结果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并根据所述匹配结果确定实时石油样本数据检测列表。
进一步地,对从实时石油样本数据中以预定字节选取的成分类别进行检测,得到检测区域与准确度包括:
分别将所述成分类别输入预先训练好的检测训练模型中,得到检测训练模型输出的所述成分类别对应不同检测区域的准确度,其中,所述准确度大于预设阈值的检测区域确定为所述成分类别的检测区域,且所述准确度确定为准确度,所述检测区域包括:第一检测区域、第二检测区域以及石油样本数据。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检测区域对与所述准确度对所述成分类别进行识别,得到石油数据识别结果包括:
重复对所述成分类别中的当前字节执行以下操作,以确定所述石油数据识别结果:
分别确定所述当前字节中每个检测区域与上一字节中所有检测的检测区域的匹配度,确定每个所述检测区域的最大匹配度;
判断所述最大匹配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所述当前字节中所述最大匹配度对应的所述检测区域作为所述检测在所述当前字节的范围,根据所述检测在当前字节的范围确定所述检测的所述石油数据识别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14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作口罩用无纺布裁剪后打包设备
- 下一篇:标志物组合的应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