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抗干扰水下通信方法和接收端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41454.4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1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祝雪丰;李宗霖;李鹏奇;曾龙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3/02 | 分类号: | H04B13/02;H04B15/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胡秋萍;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干扰 水下 通信 方法 接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抗干扰水下通信方法和接收端,属于声学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发射端使用N个观测信号分别对原始信源进行观测,得到N个观测结果,将N个观测结果调制为N个低频声音信号,将这N个低频声音信号顺序发射;低频声音信号通过水介质传输;接收端接收到N个低频声音信号后,将N个低频声音信号与N个观测信号进行关联运算,得到原始信源;发射端与接收端共用N个与原始信源长度相同的观测信号。本发明通过多次测量观测信号和接收信号之间的关联特性再取均值,从而实现了在噪声环境下的强鲁棒性。整个过程通过了严格的理论推导,对环境给信号带来的噪声具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声学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强抗干扰水下通信方法和接收端。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在军用、民用、商用等领域,对水下通信有着迫切的需求以及更高的要求。海水中存在着大量的颗粒杂质以及海洋生物,对光波有着较大的散射和吸收,利用光进行水下通信仅适用于中短距离(≤3KM)通信,也会有较大的背向散射,会带来极大的噪声。
故利用声波进行水下通信是目前水下通信的主要方式,其工作原理是用计算机对需要传递的图像、声音、数字等信息进行编码,将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利用示波器将数字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传输到换能器,最后输出声音信号。而低频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性能良好,可以把声音信号传递到百公里外的地方,因此低频声波(30~150Hz)为载体的通信方式是目前水下远距离(≥10KM)无线通信的唯一方式。
然而在水下,由于水下湍流强度的变化带来实时变化的噪声,随着距离的增加信号的失真程度也不断增加,随着距离的增加,噪声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强,以至于最后信号完全失真。而且在正常无噪声环境下,信号可以被多个观测者接收解码,信号的安全性能也得不到保障。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CN105656823A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误码率准则的水下通信Turbo接收系统及方法,直接基于最小误码率设计水声信道均衡器,采用Turbo结构,均衡器和信道解码器之间迭代交换软信息,Turbo接收机的均衡器在每一次迭代中基于最小误符号率准则更新。具有灵活性高、均衡效果好等优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抗干扰水下通信方法和接收端,其目的在于抵御较强的噪声,同时对信息有一定的加密作用,只有掌握观测信号信息方可恢复初始信号,更适用于在复杂水下环境下的通信。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强抗干扰水下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发射端使用N个观测信号分别对原始信源进行观测,得到N个观测结果,将N个观测结果调制为N个低频声音信号,将这N个低频声音信号顺序发射;
S2.低频声音信号通过水介质传输;
S3.接收端接收到N个低频声音信号后,将N个低频声音信号与N个观测信号进行关联运算,得到原始信源;
所述发射端与接收端共用N个与原始信源长度相同的观测信号。
优选地,步骤S1中,待传递信号为T,用随机信号I对待传递信号T进行第n次观测时,得到观测结果
其中,I(i)表示第i个观测信号,i=1,…,n,n=1,…,N,N表示观测次数。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随机采样方法,利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信号对原始信源进行N次观测,原始信源的信息便记录在N个观测结果里,从而实现了对原始信源的观测。
优选地,步骤S3中,将N个低频声音信号Bn与N个观测信号进行关联运算,得到原始信源,具体如下:
其中,表示第n个观测信号,·N表示对(·中N个值取和求平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14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