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型纤维增强聚丁烯复合管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1646.5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3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沈家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2 | 分类号: | F16L9/12;F16L57/04;B29C48/09;B29C48/21;B29C48/49;C08L23/20;C08L83/04;C08K7/14;C08K13/04;C08K3/08;C08J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0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纤维 增强 丁烯 复合管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阻燃PB树脂或者纤维增强PB复合材料。将阻燃PB树脂与聚丁烯原料搅拌均匀后作为外层原料,纤维增强聚丁烯复合材料作为中间层原料,抗菌型聚丁烯原料作为内层原料,通过三台单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挤得到阻燃型纤维增强聚丁烯复合管。本发明的阻燃型聚丁烯层树脂提高了管材的阻燃性能;加入玻纤提高管材的力学性能,补强了阻燃剂导致的树脂力学性能降低,一定程度上提高PB的阻燃性,同时降低管材成本;抗菌母粒的加入提高了管道的卫生性能。本发明可用于建筑物内冷热水管道系统、空调管路系统以及其他工业用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管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阻燃型纤维增强聚丁烯复合管道。
【背景技术】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对室内给水的卫生要求的提高,聚丁烯(PB)管具有很高的耐温性、耐压性、持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可塑性,无味、无臭、无毒,它在给水系统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较高的综合价值。聚丁烯PB管道具有材质轻、柔韧性强的优点,可以对卫生间及厨房的管道系统进行预组装,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可以保证质量上的高要求。
聚丁烯(PB)管根据本身的特点主要适用于以下系统工程:(1)冷水给水及热水系统,在自来水及热水管道方面,PB管是公认的无毒、无味及最佳耐用性的管道材料。(2)供暖系统,因其良好的保温、施工和永久耐用性,适合用在地板下采暖管道系统。(3)工业用管系统,因其耐腐蚀性强,无毒无味,是化学工程、食品加工工程、综合医院、工业用水等方面的理想管材。(4)农业用及园艺用管系统,因其耐腐蚀性、柔软性及紫外线阻隔性强,故用于灌溉、喷水器、地下供暖以及喷药配管。(5)温泉用管,因其抗热及抗压性能突出,不会生成铁锈和水垢,作为温泉用管具有无与伦比的效果。
但是与此同时,也暴露一些问题。PB的氧指数(LOI)仅为18%-20%,小于21%,离火后能持续燃烧,属于易燃的高分子材料,且燃烧产生大量熔滴,极易传播火焰。PB管易燃烧,且燃烧时释放大量的热,火焰传播速度快,并伴有发烟、滴落现象,易引起大面积火灾,对人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经过阻燃处理的聚合物与未经过阻燃处理的同类材料相比,前者难于燃烧,且火焰传播速度明显降低,有助于阻止火灾形成及蔓延,提高制品使用安全性。对PB管进行阻燃改性,可以提高其防火安全性,因此研究PB管的阻燃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与此同时,阻燃剂的加入会影响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大大降低管材的力学强度,影响管材的使用寿命,加入玻纤可以增强聚合物的力学强度,对其进行补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阻燃型的纤维增强聚丁烯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阻燃型纤维增强聚丁烯复合管,外层原料为阻燃母粒和聚丁烯原料,中间层原料为纤维增强聚丁烯复合材料,内层原料为抗菌型聚丁烯材料。
一种阻燃型纤维增强聚丁烯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以70~80份聚丁烯粒料为原料,添加2~4份抗氧剂,20~30份阻燃剂,1~1.4份改性硅油,采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处理;再采用双螺杆造粒机熔融挤出,经切粒机切粒,制备得到阻燃母粒;
(2)以75份聚丁烯粒料为原料,添加2~4份抗氧剂、25~30份短玻纤、9~11份相容剂,0.02~0.08份白油,1~2份色母,采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处理;再采用双螺杆造粒机熔融挤出,经切粒机切粒,制备得到纤维增强聚丁烯复合材料;
(3)以100份聚丁烯原料为原料,添加4~6份纳米银系层状无机抗菌剂,进行两者共混,熔融后造粒挤出,切粒即可抗菌型聚丁烯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16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