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的防夹手B柱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2051.1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7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建;李水兰;李宇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富阳新远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0J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4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防夹手 | ||
本发明属于汽车门防夹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的防夹手B柱,它包括B柱、弧板A、弹簧A、总钢丝、弧板B、弹簧B、限位块、弹簧C,其中B柱上的弧形滑槽C内绕其竖直的弧心轴线滑动有与前门扇配合的弧板B,弧板B上竖直方向上下对称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弹簧B;当前门扇打开时,随着前门扇解除对弧板A的压迫,弧板B在两个储能状态的弹簧B作用下随前门扇的打开而逐渐部分滑出滑槽C,弧板B上滑出滑槽C的部分对从后车门上车的人的手在撑扶B柱时进入前车门范围内形成阻挡,从而避免从后车门上车的人的手在上车过程中因前门扇提前关闭而被夹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门防夹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的防夹手B柱。
背景技术
传统的滑轨式车门在避免传统的轴摆式车门占据较大空间的缺点的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缺点,滑轨式车门的缺点则是,当从后车门上车的人在上车时,撑扶B柱的手有可能伸入前车门范围内,导致从后车门上车的人的手在完全抽离B柱前被提前关闭的前车门夹伤。为了有效避免从后车门上车的人的手被前车门夹伤,设计一种防夹手的B柱是很有必要的。
本发明设计一种汽车的防夹手B柱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的防夹手B柱,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汽车的防夹手B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B柱、弧板A、弹簧A、总钢丝、弧板B、弹簧B、限位块、弹簧C,其中B柱上的弧形滑槽C内绕其竖直的弧心轴线滑动有与前门扇配合的弧板B,弧板B上竖直方向上下对称安装有两个对其复位的弹簧B;B柱内的两个与滑槽C相通的滑槽E内分别沿弧板B的径向方向滑动有限位块B,两个限位块B分别与竖直方向上下对称分布在弧板B上的两个限位槽配合;每个限位块B上均嵌套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C。
前车门内与前门扇铰接的侧面上开有弧形滑槽A,滑槽A内绕其竖直的弧心轴线与前门扇的侧面配合的弧板A;弧板A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弹簧A。
当前门扇关闭时,在前门扇侧面压迫下进入滑槽A内的弧板A通过拉动埋设于车体内的总钢丝带动两个限位块B解除对弧板B的限位,弧板B在前车门的关闭压迫下回收入滑槽C内,弹簧B被进一步拉伸储能;随着前门扇的打开,弧板A在处于储能状态的弹簧A作用下部分滑出滑槽A并逐渐解除对总钢丝的拉动,同时弧板B在储能状态的两个弹簧B作用下部分滑出滑槽C以通过阻挡从后车门上车的人的手在撑扶B柱时进入前车门范围内的方式来防止上车人的手被正在关闭的前门扇夹伤。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弧板A的弧面上安装有滑块A,滑块A滑动于滑槽A内壁上的弧形滑槽B中;弹簧A位于滑槽B中;弹簧A一端与滑块A连接,另一端与滑槽B的内壁连接;弧板B的弧面上竖直方向上下对称安装有两个滑块B,两个滑块B分别滑动于滑槽C内壁上的两个弧形滑槽D中;两个弹簧B分别位于两个滑槽D中;弹簧B一端与相应滑槽D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相应滑槽D中的滑块B连接。滑块A对弧板A在滑槽A内的滑动有效发挥辅助导向作用,滑块B对弧板B在滑槽C内的滑动有效发挥辅助导向作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弧板A上对称安装有两个限制弧板A滑出滑槽A幅度的限位块A,两个限位块A与滑槽A的内壁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滑槽A的槽口处具有密封槽A,密封槽A内安装有与弧板A配合的密封圈A;滑槽C的槽口处具有密封槽B,密封槽B内安装有与弧板B配合的密封圈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富阳新远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富阳新远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20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