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床冲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3281.X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7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承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司毛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02;B21D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杨昊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床 冲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床冲压装置,包括:上模、下模、取件板、驱动板以及第一电磁铁;上模和下模相配合设置,上模的下表面设置有冲压头,下模上设置有与冲压头相配合的冲压槽,取件板呈L型,且取件板的上端水平固接有驱动板,取件板设置在冲压槽内,驱动板设置在下模上表面设置的第一导向槽内,上模的下表面嵌合设置有第一电磁铁,且第一电磁铁周期性通断电。该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机床冲压装置在使用时,完成一次冲压工作后,成型的工件需要人工取出,由于冲压作用后,工件与模具之间存在一定的吸附力,不便于取出,而且人工在取出时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床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机床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现有技术中的机床冲压装置在使用时,完成一次冲压工作后,成型的工件需要人工取出,由于冲压作用后,工件与模具之间存在一定的吸附力,不便于取出,而且人工在取出时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因此,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冲压完成后的工件进行自动取出工作,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安全性也有保证的机床冲压装置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机床冲压装置在使用时,完成一次冲压工作后,成型的工件需要人工取出,由于冲压作用后,工件与模具之间存在一定的吸附力,不便于取出,而且人工在取出时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冲压完成后的工件进行自动取出工作,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安全性也有保证的机床冲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床冲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上模、下模、取件板、驱动板以及第一电磁铁;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相配合设置,所述上模的下表面设置有冲压头,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与所述冲压头相配合的冲压槽,所述取件板呈L型,且所述取件板的上端水平固接有所述驱动板,所述取件板设置在所述冲压槽内,所述驱动板设置在所述下模上表面设置的第一导向槽内,所述上模的下表面嵌合设置有所述第一电磁铁,且所述第一电磁铁周期性通断电。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槽内竖直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驱动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柱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一导向柱穿过所述通孔设置;
所述上模的下表面部分向内凹陷形成与所述第一导向柱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槽。
优选地,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位于所述冲压槽边沿设置有能够自转的第二电磁铁,能够对所述取件板的边沿进行吸附固定,且所述第二电磁铁与所述第一电磁铁同步通断电,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磁铁呈球形状。
优选地,所述上模的下表面竖直设置有第二导向柱,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柱相配合的第三导向槽。
优选地,所述第三导向槽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机构,以对所述第二导向柱的压力进缓冲。
优选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板和缓冲弹簧,所述缓冲板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三导向槽内,且所述缓冲板的底部通过所述缓冲弹簧固定在所述第三导向槽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缓冲板的两侧通过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三导向槽的内壁上,且所述滑块能够沿着竖直方向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司毛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司毛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32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