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四氟乙烯薄膜烧结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43506.1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8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惠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汇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7/04 | 分类号: | B29C67/04;B29L7/00;B29K2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孙艾明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四氟乙烯 薄膜 烧结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聚四氟乙烯薄膜烧结装置及方法,包括烧结管、一对压辊、一对第一支架和一对第二支架,一对第一支架相对设置,烧结管两端分别设有管状结构的连接部,连接部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一对第一支架上,烧结管内具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加热棒和温度探针,烧结管的其中一连接部穿过其对应连接的轴承座并设置有连接齿轮,连接齿轮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末端连接有与连接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由驱动电机驱动烧结管旋转;在此基础上,本方案还提供了负压泵在装置中的应用,以此实现对烧结管的温度控制,能够对聚四氟乙烯薄膜烧结处理时,将烧结温度稳定控制在较优的区间内,提高烧结处理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四氟乙烯薄膜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聚四氟乙烯薄膜烧结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烧结作为其性能改善和后处理的必要环节之一,传统的技术方案多是通过加热棒进行加热环境温度,然后对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热传递进行烧结处理,由于空气介质的传热效果很差,因此,该方式极为耗电,目前虽然出现了一些通过加热辊和压辊对聚四氟乙烯进行接触式加热烧结的技术方案,然而由于聚四氟乙烯薄膜的温度敏感性交强,一旦加热辊出现温度较大波动,则很容易导致聚四氟乙烯薄膜出险明显的烧结过度痕迹,甚至可能引起制品报废,带来生产损失,因此,如何对聚四氟乙烯的烧结温度进行精准控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便利、灵活可靠且节约能耗和温度控制便利的新型聚四氟乙烯薄膜烧结装置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聚四氟乙烯薄膜烧结装置,包括烧结管、一对压辊、一对第一支架和一对第二支架,一对第一支架相对设置,烧结管两端分别设有管状结构的连接部,连接部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一对第一支架上,烧结管内具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加热棒和温度探针,加热棒的两端均通过安装架穿置在容置腔内,安装架接近烧结管端末的一端为管状部且与烧结管同轴并穿出烧结管,管状部还通过无油轴承与烧结管的连接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的加热棒连接有导线,该导线由其中一安装架的管状部引出并用于连接外接电源,温度探针与安装架连接,其温度探测端延伸至加热棒和烧结管内壁之间的间隙中,一对压辊分别通过一对第二支架悬吊安装在烧结管上方两侧,其中,未烧结处理的聚四氟乙烯薄膜由其中一压辊下边缘绕过,再经由烧结管上边缘加热烧结处理后,从另一压辊下边缘绕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的数量为三根,其呈三角阵列布设在烧结管内且加热棒的两端均与对应的安装架固定连接;烧结管远离导线引出端的连接部穿过其对应连接的轴承座并设置有连接齿轮,连接齿轮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末端连接有与连接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由驱动电机驱动烧结管旋转。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的温度探针对应为三根且分别设置在三根加热棒中两两加热棒之间间隙接近烧结管内壁的一侧。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所述加热棒的功率为3Kw。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所述的烧结管为外径80mm,壁厚为10mm的不锈钢圆管。
基于上述装置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有负压泵的新型聚四氟乙烯薄膜烧结装置,其包括上述所述的新型聚四氟乙烯薄膜烧结装置,所述烧结管远离导线引出端的连接部还通过金属连接管路连接有负压泵,金属连接管路上还设有气体冷凝器,所述烧结管引出导线的管状部还设有气孔且将烧结管的容置腔与外部连通。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其还包括与导线连接且用于启闭导线连通的控制器,所述烧结管的一侧还设有用于感测烧结管外壁温度探测单元,所述的温度探测单元为红外温度探测器,所述的温度探针、负压泵和驱动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且由控制器控制负压泵和驱动电机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汇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州汇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35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