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轧支承辊的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45012.7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9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程四华;穆相林;吕迺冰;孙齐松;晁月林;徐士新;周洁;王晓晨;佟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7/06 | 分类号: | B22F7/06;B22F10/28;B22F1/00;B22F1/052;C22C38/02;C22C38/04;C22C38/44;C22C38/46;C23C24/10;B33Y10/00;B33Y7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王瑞琳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轧 支承 修复 方法 | ||
1.一种冷轧支承辊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支承辊的缺陷深度,支承辊采用Cr5制成,其化学成分为C:0.4-0.5%,Si:0.2-0.3%,Mn:0.2-0.4%,P≤0.02%,S≤0.015%,Cr:4.5-5.5%,Ni:0.15-0.82%,Mo:0.2-0.4%,V:0.1-0.2%,余下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根据所述支承辊的缺陷深度,确定所述支承辊缺陷修复所用激光同轴送粉工艺;
对所述支承辊采用所述确定的激光同轴送粉工艺进行修复;
所述根据所述支承辊的缺陷深度,确定所述支承辊缺陷修复所用激光同轴送粉工艺,具体包括,
当所述支承辊的缺陷深度为1-5mm时,采用第一激光同轴送粉工艺进行支承辊修复,所述第一激光同轴送粉过程中,激光功率为2000-2500w,扫描速率为25-30mm/s;
当所述支承辊的缺陷深度为6-10mm时,采用第二激光同轴送粉工艺进行支承辊修复,所述第二激光同轴送粉过程中,激光功率为1800-2000w,扫描速率为15-20mm/s;
所用第一激光同轴送粉工艺和所述第二激光同轴送粉工艺所用的金属粉末的粒径均为50-150μm,所述金属粉末的粒径服从正态分布N(0,1),所述金属粉末由如下质量分数的化学成分组成:C:0.4-0.5%,Si:0.3-0.5%,Mn:0.4-0.5%,P≤0.02%,S≤0.015%,Cr:4.5-5.5%,Ni:0.15-0.82%,Mo:0.2-0.4%,V:0.1-0.2%,O≤0.03%,N≤0.03%,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轧支承辊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同轴送粉过程中,光斑直径为4-5mm,搭接量为2.5-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轧支承辊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同轴送粉过程中,送粉头到所述冷轧支承辊的垂直距离为8-12mm,层厚为1.0-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轧支承辊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同轴送粉过程,送粉速率为1.0-1.2r/min,并采用氩气保护进行修复,所述氩气的流量为5.0-5.7m3/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轧支承辊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激光同轴送粉过程中,光斑直径为3-4mm,搭接量为1.5-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轧支承辊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激光同轴送粉过程中,送粉头到所述冷轧支承辊的垂直距离为8-10mm,层厚为0.8-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轧支承辊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激光同轴送粉过程,送粉速率为1.0-1.2r/min,并采用氩气保护进行修复,所述氩气的流量为4.5-5.0m3/s,送粉速率为0.8-1.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501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商用车
- 下一篇:一种肉制品微波脱脂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