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绿色无公害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45393.9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81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任宪云;高保全;常志强;葛红星;刘清兵;刘萍;李健;范瑞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K61/30;A01G33/00;C02F3/32;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刺参 日本 对虾 梭子蟹 绿色 公害 养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绿色无公害养殖方法,属于海水养殖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3月初,整理池塘,铺设刺参附着基;4月初,投放刺参苗种,之后养殖石莼藻苗;4月中旬,投放日本对虾苗种;5月初,投放三疣梭子蟹幼蟹;7月中旬,收获日本对虾并再次投放日本对虾苗种;11月上旬,收获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本发明将参‑虾‑蟹‑藻混养,可以有效利用水体空间、降低养殖生产成本及增加养殖产出;采用生物防控刺参敌害生物的方法,减少了养殖过程中和清池过程中农药和渔药使用,实现了绿色健康养殖,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绿色无公害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 Selenka)为海洋性温带种,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加强,有效拓展了刺参的消费市场,极大刺激了刺参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并成为山东、辽宁省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海参产业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2013年以来,我国北方夏季高温极端天气造成刺参养殖产业大幅震荡,高温期池塘底层温度可达33~34℃,超过了刺参对温度的耐受极限,池塘养殖刺参损失惨重,如何帮助海参度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养殖刺参池塘底质老化,池塘生态平衡严重失衡,刺参敌害生物(蜾赢蜚、锥螺等)大量繁殖,抢夺天然饵料和生存空间,刺参养殖产量大幅度降低;养殖刺参大量使用农药如敌敌畏杀灭敌害生物,污染环境的同时引起严重食品安全问题。
日本对虾(Marsupenaeusjaponicus)隶属十足目、对虾科、囊对虾属,日本对虾生长迅速、耐干露、色泽艳丽和经济价值高,深受水产品市场和养殖者欢迎,从我国南方到北方沿海各省市均有养殖,并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日本对虾主要以池塘单养为主,产量较低,难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需要一种新的池塘养殖模式来改变现状。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由于其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深受群众喜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其作为养殖对象逐渐展开,2006年我国养殖面积达63.45万亩(2007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但近年来由于刺参养殖业蓬勃发展,大量梭子蟹养殖池塘改养刺参,三疣梭子蟹养殖面积逐年萎缩,2019年我国养殖面积仅为32.61万亩(2020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养殖面积减少近40%。由于养殖环境的破坏,养殖产量也大幅下滑。
近年来,由于近海养殖模式单一,养殖空间不能综合利用,以刺参、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等养殖动物为主的海区,因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大量沉积导致海区的有机质增加,造成池塘的富营养化。为此,通过养殖生物的合理搭配,探索一种生态、高效、低碳的养殖方法,成为实现海水海洋业“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措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绿色无公害养殖方法,以充分利用海水水层,提高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养殖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绿色无公害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月初,整理池塘,铺设刺参附着基;
(2)4月初,投放刺参苗种,之后养殖石莼藻苗;
(3)4月中旬,投放日本对虾苗种;
(4)5月初,投放三疣梭子蟹幼蟹;
(5)7月中旬,收获日本对虾并再次投放日本对虾苗种;
(6)11月上旬,收获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53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动磨损实验装置
- 下一篇:水利工程用河道护坡铺设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