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副地衣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46421.9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0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刚;陈云云;徐生军;郁继华;李惠霞;张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P3/00;A01P21/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兰州锦知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4 | 代理人: | 勾昌羽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副 地衣 芽孢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株副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 ZYGT1811,其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20759。本发明的生防细菌ZYGT1811能够显著抑制甘蓝枯萎病病原菌生长,使病原菌菌丝出现膨大变形及分支节间缩短现象。该菌株可产生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β‑1,3‑葡聚糖酶、铁载体、NH3及IAA,具有固氮作用,不具有解磷解钾能力。该菌株对常见植物病原菌(立枯丝核菌、核盘菌、辣椒疫霉菌、串珠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均有抑制效果,具有一定的广谱活性。该菌株对甘蓝枯萎病的防效为57.73%,与对照的防效相比差异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枯萎病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副地衣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尤其是在制备防治甘蓝枯萎病的菌剂或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甘蓝枯萎病是一种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典型土传性病害,可在土壤中保留数年甚至数十年,严重影响甘蓝品质和产量。近年来,此病在我国各甘蓝种植区均有发生,随着种植面积增加和种植年限的延长,此病日趋严重。此病的化学防治尚未发现特效药剂,目前主要依赖于常见的杀菌剂,如福美双、代森锰锌、多菌灵等,但其防效并不十分理想。而生产中为追求防治效果,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化学药剂滥用、超剂量使用等现象时有发生,易加重土壤中农药残留、诱导病原菌抗药性,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物理防治如蒸汽消毒、热水消毒、太阳能消毒等方法费时费力且成本较高,在实际生产中不适用。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此病最为经济和有效的手段,但优良的抗病品种的选育周期较长,目前我国筛选出来的抗枯萎病的优良品种相对较少。近年来,农业生产中化学物质减量增效技术被大力提倡,发展绿色友好的可持续农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物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充甚至替代化学防治,达到化学物质减量的作用,是目前极具研究价值的绿色防治方法。有益的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是决定植物健康和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生防菌的有益作用在各种重要的农作物生产中已得到证实。生防菌通过各种机制不仅可以抑制病原菌生长,还可诱导植物激素的产生,并增加与植物防御有关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水平,由此增强植株对病害的系统抗性。芽孢杆菌属是当前被广泛研究的一类生防菌,其许多菌株不仅对多种植物病原体均有较好的拮抗活性,且具有显著的合成大量有益物质的能力。芽孢杆菌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已证实的有效机制主要有吲哚乙酸的产生、磷酸盐溶解、非共生固氮、HCN的产生、铁载体、水解酶和抗生素的产生,目前使用的一些高效芽孢杆菌菌株通常具有以上描述的多个特性。
副地衣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属的革兰氏阳性细菌,菌体呈杆状,其基因组中具有多个编码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参与氮代谢、负责固氮调节的基因。研究表明其分泌胞外产物的活性较强,具有抑制植物病原菌、固氮作用和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因此,副地衣芽孢杆菌是一种极具研究价值的细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副地衣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甘蓝枯萎病中的应用。该菌株在与甘蓝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平板对峙试验中,表现出明显的拮抗作用,且可促进甘蓝植株生长。
本发明提供一株副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 ZYGT1811,分离自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的盐渍土壤,于2020年11月18日保存至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校内),保藏编号为CCTCC M2020759。
本发明还提供副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 ZYGT1811菌液,将上述的副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 ZYGT1811 CCTCC M 2020759用LB固体培养基活化,然后于28℃,用LB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得种子液,将种子液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于28℃下摇床培养,得副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 ZYGT1811菌液。
作为优选,所述发酵培养基配方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64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